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2期

虚拟领导: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曹晓丽 刘显迪 莫程凯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曹晓丽 刘显迪 莫程凯 日期:2025-04-21 09:00:44
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工作情境与面对面现实工作情境相结合日益成为工作的常态,领导者更多地依赖先进信息技术进行虚拟情境下的组织管理、工作任务分配、成员关系协调和工作氛围营造,虚拟化领导风格不断凸显。因此,Jawadi等在电子领导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领导的概念,认为虚拟领导是领导者在虚拟情境下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实施和调节领导活动的社会影响过程。[2]虚拟领导不仅与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密切相关,而且体现了领导者对虚拟媒介的运用能力。虚拟领导能够更好地在虚拟情境下激励和鼓舞员工,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3]虚拟领导的有效性越高,组织成员就越可能被激励,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虚拟领导作为现代组织的重要领导方式,能够推动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参与虚拟情境下的组织活动,减弱网络环境对员工行为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促进组织成员的职业发展,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目前,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了虚拟领导对组织的重要意义,但对虚拟领导的内涵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现有国外组织管理领域关于虚拟领导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虚拟团队共享式领导、虚拟团队变革型领导、虚拟团队悖论式领导等方面,国内研究则集中在虚拟团队共享式领导以及虚拟团队变革型领导等方面,旨在阐述领导者需要哪些特质以及何种领导风格更适用于虚拟团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虚拟领导的领导过程和领导风格与传统领导、电子领导以及数字化领导的区别。对现有的虚拟领导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揭示组织环境变化对领导特质、领导行为、领导结果的影响,厘清虚拟领导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空白点。基于此,本文拟对现有虚拟领导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对虚拟领导的定义内涵及其与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辨析,并系统归纳其测量方法;然后,在对虚拟领导的前因变量、中介和调节机制以及结果变量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虚拟领导的整合分析框架;最后,针对现有的研究局限,从概念界定、测量方法与应用范围、作用机理以及虚拟领导中国化四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二、虚拟领导的概念界定与相近概念辨析
  (一)虚拟领导的概念界定
  虚拟领导的日益活跃和作用的不断凸显,主要归因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各地人才竞争压力的增大。组织希望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能够保持可控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期望组织成员间能够高效共享知识和信息。虚拟领导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领导者在虚拟环境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互动所产生的领导效能。梳理和归纳学界现有关于虚拟领导的定义,可总结为过程视角、主体视角和结果视角3种类型(见表1)。
 
  1.过程视角
  过程视角对虚拟领导的概念界定,主要关注领导过程中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虚拟情境下领导职能的实现。Jawadi等将虚拟领导定义为由先进信息技术调节的社会影响过程,以产生个人、团体或组织的态度、感受、思维、行为以及表现的变化。[2]在此基础上,Kandil和Moustafa将虚拟领导的概念简化为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带来个体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社会影响实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