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价值指归、异化图景与风险纾解路向/韩亚琦 孟丽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韩亚琦 孟丽荣 日期:2025-09-23 09:45:48

  【摘  要】在数字媒介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文化领导权建设必不可少的介体载质,通过数字赋能、数字赋权与数字嵌入,数字技术与文化领导权建设系统的各个要素数字化发展的内在需要相契合,但数字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呈现出数字功能僭越消解政党文化领导权与主流价值认同、数字鸿沟偏见解构社会文化正义与社会政治信任、数字文化霸权引发传统文化失语与民族文化失落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在总体上重塑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确保数字技术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协同。具体而言,要增强党的领导禀赋,提升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意义;拓展公众数字参与渠道,增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情感联结;推动文化多元发展,丰富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生态场域。要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耦合联动,推动数字技术的向善向好和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守正创新。

  【关 键 词】数字技术;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力;党的领导;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韩亚琦(1995— ),女,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孟丽荣(1989— ),女,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微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调控研究”(项目编号:21BKS016);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智媒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YCX24_0350)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5-0020-10
 
  一、文化领导权建设传统与问题的提出
  文化领导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具有强制权威性和组织机构性的立法权、监督权等权力不同,其并不依靠国家的强制权威而获得,也没有执行权力的特定组织机构,而是通过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自觉自愿的认可和赞同来实现的。[1]也就是说,文化领导权是一种非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控制手段。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文化领导权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日益成为政党获得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也因此而获得高度重视。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这一命题,这是“文化领导权”首次出现在领导讲话中,证明党对文化领导权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
  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领导权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革命家也一直把文化领导权建设作为组织人民争取与稳固政权的重要手段。与黑格尔将文化视为“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只能“从它们的思想定义和思想形态上来理解”的抽象思辨不同[2],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550,生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意识形态又会反过来作为一种文化权力作用于人的思想观念,服务于社会生产与国家建设。因此,意识形态斗争成为被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权力斗争的重要内容,“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11。为形成这种“物质力量”,马克思主张积极利用当时的物质条件来组织群众。印刷技术及其背后的生产性力量就是马克思最早找到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张以报刊媒体为文化斗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