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价值指归、异化图景与风险纾解路向/韩亚琦 孟丽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韩亚琦 孟丽荣 日期:2025-09-23 09:45:48
困境,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在数字技术加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关系的思维矛盾。只有多元才能造就一体,失去文化的多元发展,文化领导权建设就会从总体上失去内在生命力与鲜活力。为此,必须明确:现代化不是机械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不能因为数字技术的深层嵌入而背离或丢弃传统文化;现代化也不是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两个结合”的逻辑延展。因此,要在数字文化空间内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引导人民群众以自身的文化框架和价值观念对待数字空间所充斥的各种现代符号,实现党的文化领导下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以丰富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生态场域。一方面,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增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因认同。首先,要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广,如何在现代条件下继续发挥教化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引领,在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甄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造来增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基因认同。其次,要从技术上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以什么样的数字形式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体呈现出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化精品。为此,要摒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数字平台上的简单移接,灵活运用数字媒介之间的融合与转换,通过数字交互技术推进经典普及与民众参与,增强传统文化在数字文化空间的吸引力与传播力。另一方面,以数字技术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强化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民族认同。数字与文化的融合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它既具有把世界压缩成没有地域性的平面的倾向,也能够在再造与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定位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与民族认同不可分割,以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必定要在数字场域塑造高度独立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要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民族文化建构的话语权,积极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就与文化元素,打造系统完整的民族文化数字资源库,利用数字空间的整合功能将蕴含民族集体认同的文化能指与意义所指结合起来,增强民众的情感认同。另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民族文化的表达与传播方式,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故事利用数字平台传播出去,在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总体而言,虽然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能够为实现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数字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数字技术本身无法确保其嵌入后必然能实现文化领导权建设各个组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均衡样态。这是因为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完全自主与私人属性会导致数字赋权与规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可能使数字技术从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异化为支配性的力量,挑战文化领导权建设原本的权威与秩序。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阻止技术革新并不是消解技术风险的根本出路,化解风险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潜在风险并探寻有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