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价值指归、异化图景与风险纾解路向/韩亚琦 孟丽荣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韩亚琦 孟丽荣
日期:2025-09-23 09:45:48
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守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8]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要求,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数字技术是否能够成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创新推动力量?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耦合?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分析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指归与可能产生的异化风险,探究数字技术条件下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具体路向,对于推动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提质增效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指归
当下几乎所有行业现代化转型的底层动因都是数字技术的驱动,文化领导权建设也需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传统文化领导模式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将数字技术嵌入文化领导权建设并不仅是使原本的文化领导模式简单数字化、网络化,还需要考量文化领导权建设系统的各个要素是否契合数字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能否在政党文化领导下赋予人民充分的文化发展权利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领导权建设只有呈现出数字技术嵌入的正向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嵌入的现实价值。
(一)数字赋能:党的文化领导力提升的内在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以文化领导权建设立党、强党,取得政权并稳固政权这一主线。中国共产党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导力量,具有文化引领与价值支配的地位,但这一地位的获得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文化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形成首先源于自身理论的先进性,理论的先进性使得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能力构建普遍的思想领导权,进而构建文化领导权。[9]但是,理论的先进性并不必然保证绝对的文化领导力,这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活动不能脱离当时的媒介技术的记录、传递和储存。[10]技术的形式决定了文化领导力的塑造方式,党的文化领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取决于利用这种客观技术条件宣传与组织群众的能力。
在印刷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报刊传播面广、速度快的优点开展“主义”的争夺,使报纸杂志演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形塑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介质。[11]后来,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成为政治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以重复性、单向性的传播特点和广泛性的空间覆盖,塑造了党的文化领导的权威地位。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12]如今,数字技术全方位塑造了一个数字化的流体世界,数字技术嵌入政治文化生活的突出表现就是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科层式领导与管理体制,数字平台确立了一种扁平化的文化交流与组织新模式。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依托传统媒介的“中心化”文化领导模式已不再适应文化领导权建设的趋势,借助数字技术展开实时式、交互式和情感式的文化沟通成为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的全新课题。利用数字技术,政党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的方式扩大主流文化在数字场域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还可以通过强算力动态追踪社会公众文化心理的变化趋势,弥补决策的不足。政党主动融入数字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