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面向不确定性的反脆弱领导力:理论要素与行动框架/王张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张强 日期:2025-09-26 09:30:33
断成长,利用变化来持续改进。[8]Aron等的研究报告提出,组织的高级领导者要接受六条反脆弱原则,即要做首席不满者、不确定性者、挑战者、无知者、简单者、“伟大工作”者。[9]此外,有两篇文章直接提及“反脆弱领导力”。其中,[Ivascenco] 构建了包含适应性、分散决策、冗余和持续学习的反脆弱领导力的关键维度。他认为,这些维度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独特的领导风格,有助于提升组织敏捷性。[10]Moleka从全球视野出发,认为反脆弱领导力包含拥抱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协作智能、反脆弱决策、培育组织生态系统等关键维度。他高度评价反脆弱领导力,认为其为传统领导力框架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11]
  与国外的研究情况相类似,国内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主要聚焦于反脆弱理论的浅层阐释和具体运用。学术界和实务界将该理论运用于医疗卫生、社会治理、应急管理、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等诸多领域。这些研究一致认为,培养反脆弱意识、构建反脆弱机制、增强反脆弱能力,是不确定性环境下个人、组织及其他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比如,褚吉瑞提出,当单位处于转型期时,领导者必须植入反脆弱思维,以预防“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12];李晓霞指出,助力员工提升反脆弱能力,使其更游刃有余地立足于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责任[13];穆胜分析了导致企业死亡的脆弱表现,提出了组织的反脆弱策略[14];唐鹏军提出,构建企业反脆弱机能是高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生存之道[15];孙黎等提出了内部创业的反脆弱四项原则[16]。总体来说,关于反脆弱理论的阐释远不够充分系统,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目前还未见到关于反脆弱领导力的专门研究。
  鉴于目前反脆弱理论研究薄弱以及反脆弱领导力研究空白的情况,本文在深入解读反脆弱理论的基础之上,试图阐述反脆弱领导力的概念内涵,明确从脆弱到韧性再到反脆弱的递进关系,辨析其与相关领导力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其关键因素,尝试提出提升反脆弱领导力的行动框架,为领导者在不确定性中实现成长提供宏观意义上的实践指导。
  二、反脆弱领导力的内涵
  塔勒布把事物分为脆弱、强韧、反脆弱三类。当面临外部冲击时,脆弱的事物走向崩溃,强韧的事物保持原状,而反脆弱的事物能从中收益。反脆弱领导力是一种在不确定性中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从中获益并实现成长的领导力范式。其生成正是对脆弱领导力的否定和对强韧领导力的超越。
  (一)反脆弱领导力的演进逻辑
  脆弱的领导力体现为领导者不能使组织有效抵挡冲击,进而走向崩溃。脆弱的根源在于领导者对稳定的过度追求和对波动的低容忍度。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但事实上,环境的变化是无法被控制的,很多突发事件是超出预期的,是根本无法被预测到的。脆弱的领导力是静态的、僵化的,它只是一味地抵触和排斥不确定性。在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脆弱的领导力必然导致组织的脆弱性不断凸显,最终走向系统性失败。
  强韧的领导力体现为领导者能够使组织在冲击来临时维持基本稳定,并在冲击消退后恢复原状。与脆弱的领导力相比,强韧的领导力展现出一种更注重组织恢复能力的特性。从脆弱
[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