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面向不确定性的反脆弱领导力:理论要素与行动框架/王张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张强
日期:2025-09-26 09:30:33
是比正向知识更加强韧,它能够使组织实现“创伤后成长”,即在受到伤害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1]15一方面,要系统提炼成功规律。领导者要对成功采取冷静态度,记录成功项目的具体细节,引导团队分析成功背后的机制和环境因素,提炼出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模式或策略,并动态评估其在不同情境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建设失败知识体系。领导者要对失败采取宽容态度,建立专门的失败分析机制,引导团队分析失败的深层原因,将局部的失败转化为集体的智慧,避免组织重蹈覆辙。
在继承优良传统智慧的前提下,更谨慎地对待新的观念。塔勒布引入“林迪效应”的概念,认为时间是检验事物价值和持久性的标准,对诸如思想、文化等“非生命”的事物而言,其未来继续存在的时间往往取决于其已经存在的时间。塔勒布进一步探讨了过去和未来的关系、传统和新兴的关系,认为要了解未来,就要“对过去保留一些尊重,对历史记录保留一些好奇,对老人的智慧保留一丝渴求”[1]313。换句话说,就是重视“能世代流传、能幸存下来”的集体智慧[1]313,同时避免患上“致力于描述未来”的新事物狂热症[1]310。在组织管理中,一方面,领导者要尊重组织的历史和传统,传承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策略与核心文化,在此基础上,定期评估其适应性和有效性,避免组织陷入僵化;另一方面,领导者要谨慎评估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先进行小范围试点,再根据效果决定是否全面推广,以降低风险。
五、结语
基于对反脆弱理论的详细阐述,本文解析了反脆弱领导力的理论要素,构建了反脆弱领导力的行动框架,为领导者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提升领导力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反脆弱理论的适用范围。首先,脆弱和反脆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二者可能共同存在于某一系统中。其次,虽然反脆弱主张拥抱波动,但要以一定的程度为限,波动的接受度究竟是多少,目前还不能明确。此外,并非所有的系统都能接受大的波动。比如,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波动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虽然每一个系统都期望具有反脆弱性,但实现它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因为反脆弱的实现依赖反复试错和建立冗余。本文并未涉及反脆弱具体层面的实施策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理论和应用机制,并通过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验证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塔勒布.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M].雨珂,译.2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PASSOS D S, COELHO H, SARTI F M. PESARO 2018: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Safety and Robustness in 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April 22-26,2018[C].Rome: IARIA Press,2018.
[3]BOTJES E, BERG M V D, GILS B V,et al. 2021 IEEE 23rd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formatics(CBI),September 1-3,2021[C]. Bolzano: IEEE, 2021.
[4]ADOBOR H, KUDONOO E C. Antifragility and Organizations: An Organiza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J].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025,46(2):351-375.
[5]HILLSON D. Beyond Resilience: Towards Antifragility?[J]. Continuity & Resilience Review, 2023,5(2):210-226.
[6]BAJABA A,BAJABA B,SIMMERING M J .When Resilience is Not Enough: Theoretical Devel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