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1期
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的制度审视、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黄耀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耀鹏
日期:2025-03-03 09:15:46
【摘 要】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深化发展对领导干部责任制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领导干部责任制呈现“领域型”责任的特征,并且内容要素联系不紧密、碎片化,需要运用体系化思维以形成制度合力。领导干部责任制的体系化完善以党政科层制、体系融贯性和权责统一原则为基础逻辑,需要将形式内容的规范融贯性与坚持党的领导的价值融贯性相结合,激发制度活力。探索体系化完善进路,技术方法上要着力于融贯性,积极协调党规国法,谨慎扩展新领域责任制;核心内容上要持续推进责任制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既在考核激励中增强内在激励和容错纠错的作用,做到精准问责和轻重分离,又要加强经常性检查考核并形成成熟稳定的制度机制,提高制度效能。
【关 键 词】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融贯性;容错纠错
【作者简介】黄耀鹏(1994— ),男,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和党内法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研究”(项目编号:18BFX005)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1-0126-09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并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同样强调了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责任制形式监督激励党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是推动“关键少数”践行自我革命精神的制度路径和长效机制。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既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监督体系、提高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干部)责任制建设尚处于探索期,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党的十八大以后更是建立了多部专项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责任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开始对领导干部责任制进行研究,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岗位责任制、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具体专项工作领域,较为零散。[1-2]总体而言,现有研究推进了领导干部责任制的细化发展,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基础,但仍缺乏总体考虑和互相衔接,相关规范和研究均呈现出一定的松散现象。对此,有学者指出,目前存在着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程度不高的问题[3],或将之归入“党政责任制立规”进行研究[4]。随着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不断深化,我们需要着眼于整体性视域,运用系统性思维和体系化方法统筹推进领导干部责任制建设,围绕领导干部的身份角色全方位地探索责任制体系化路径。在专项责任制往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将不同领域的领导干部责任制联系起来并进行体系化和类型化处理,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角度对其进行挖掘,这对于健全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实践中,制度间缺乏连接和统合的状态会降低领导干部责任落实的统一性和精准性。故而,本文坚持系统观念,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目标出发,通过形式体系化和实质体系化两方面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