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1期
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的制度审视、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黄耀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耀鹏
日期:2025-03-03 09:15:46
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将问题导向与规划目标相结合,回应党和国家的现实需求;二是要以价值融贯性为目的,约束干部、促进其履职、健全监督体系与增强监督实效;三是要考察领导干部责任制制定的必要性,如该领域是否重大复杂,是否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等;四是要注意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各自的特性与边界。
(二)具体化:优化激励与容错纠错
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建设要进一步实现奖惩具体化,这在专项责任制中内容较少,甚至表彰奖励只有两个条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既要让“关键少数”在责任制规范体系中行事,又不至于令其束手束脚而阻碍其发展。
优化激励体系,助推责任意识。在国家法律硬性规定之上,一些党内法规的责任设置除了严格,还可兼具柔性改进设置,提高领导干部的活力。激励领导干部积极落实责任制,除了需要外部的物质精神奖励,还要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细化表彰奖励的情形和奖励的具体事项。这需要通过外在制度机制、组织环境等方式助推领导干部自身激励的生成。一是助推责任意识深化。责任制既有处罚和威慑作用,还有约束和监督作用,最主要的是要使责任意识入脑入心。要激励领导干部建立责任意识的情感认同,助推领导干部积极作为,形成其自身信仰和行为规范。二是将消极应对转换为积极反应。面对当前的问责态势,领导干部应有积极的压力反应,而不是消极的不作为、懒作为。这需要积极落实、认真对待责任制。激励领导干部要考虑其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和需求等因素,注重将其消极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三是组织环境助推领导干部达成内在激励。责任制体系也需要关注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将之作为党委(党组)、党组织的责任内容,使领导干部既要实施执行又要把自己“摆进去”,特别要重视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际参与和落实。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提升主动性积极性。对此,应当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作为基本原则,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容错纠错的前提是要区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的失误、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现阶段该机制在制度建立和可操作性上均处于初步阶段。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要求进一步促进容错纠错机制与问责制度的融合,比如地方在容错纠错情形上应进一步细化,让问责程序和容错纠错程序同时启动[24],让领导干部敢于主动申请容错纠错的审查,并针对这类干部审慎检查考核。
(三)精准化:精准问责与轻重分离
领导干部责任制中对问责情形、方式、从轻从重均有所规定。其中,问责的精准化包含问责对象、问责情形、问责方式的精准化,轻重分离的问责方式强调“轻问责”的独立发展,并与“重问责”相互补充,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精准问责。问责内容和程序精准化有助于避免责任虚无或责任泛化。领导干部专项责任制单独规定了问责对象、情形和方式,在不涉及职务犯罪时,一般使用转介条款——“按照有关规定问责”,不过转介条款容易指向不明。因此,精准化问责的可行路径是在确保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