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1期

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的制度审视、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黄耀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耀鹏 日期:2025-03-03 09:15:46
而“知其所以然”需要进一步对其体系化构建的基础框架进行分析。只有了解其背后的逻辑才能在其体系化和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上更进一步。领导干部责任制融合了党规国法并受党政关系发展的影响,立基于党政融合的权威性和弹性机制,可以通过体系融贯性这一技术方法(价值融贯性和规范融贯性)将党的领导与责任制的形式、内容统合起来。而领导干部具体行使执政权等国家公权力,需要确保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既要防止权大责小而约束不足,也要避免权小责大而消极怠政(见图1)。
  
  (一)以党政科层制的权威弹性为基础
  我国党政机构的改革经历了党政合一到党政分开再到党政融合的阶段[14],在组织结构上体现为党的领导和归口管理。党政二者都具有一定科层组织的特征,可以将之称为“党政科层制”,这是一个复合结构体系,是以党为中心的紧密联系的体系。[15]除了科层组织结构,我们党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行动执行力等优势可以突破政府繁复的科层链条,以专项事务为中心做出快速反应。[16]如此,领导干部责任制既具备科层制的权威、高效和稳定,又增添了自身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特色与优势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治理带动其他治理。
  以党政科层制的权威性为基础。在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构建中,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于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体系化要把政治标准挺在前面。党的组织领导贯穿于党政机构的条块关系中,政治领导内嵌于其中,思想领导则通过政治伦理进行。[17]当然这也包含目标任务层层下发,并通过绩效、奖惩等形式管理领导干部,以确保目标实现的权威性。比如,责任制通过丰富政绩目标的内涵和考核标准,使义务范围更为全面,对领导干部能力、态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由此也形成组织权威性和责任压力。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就是一种表现,专门针对干部的问责和职务调整问题,重视“能下”的机制。
  以党政科层制的弹性为基础。我国党政关系本质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下的一种分工关系。[18]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使命型政党,它一直具备自我调适的动态弹性机制和能力[19],这种灵活的弹性弥补了领导干部责任制中的部分问题。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核心优势,把安全生产等领导干部专项责任制以及党内问责作为弹性反应机制,提高了体系化的向心力、灵活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党委(党组)所规定的党内法规执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网络安全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等方面的专项责任制也是我国党政体制的弹性体现,能较好地应对新时代新问题。
  (二)以责任制的体系融贯性为技术支撑
  领导干部责任制的体系融贯性包含价值融贯性和规范融贯性,统一了规范属性和政治属性。价值融贯性,是指领导干部各领域责任制因共同价值追求而通盘考虑进而关联在一起,即坚持党的领导,共同促进领导干部尽职履职并形成约束,完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而规范融贯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是指体系内部各规范之间相互支持和证立、连贯、无逻辑矛盾且“体系要素间积极关联”[20],包含形式和内容的规范融贯性。它们与价值融贯性共同为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化提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