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视角/李南枢 易星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南枢 易星同 日期:2025-09-09 15:51:43
但目前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仍以政府为主。究其原因,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所依赖的绿色低碳技术具有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且绿色低碳技术往往具有正外部性,即收益不具有排他性,不能由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独享,易引发“搭便车”等问题,使得企业在决策判断时存在认知偏差,做出不符合“双碳”目标的决策。但基于经济学上的“棘轮效应”,财政支出易于向上增长而难于向下削减,纯粹财政扶持也会使政府不堪重负。此外,尽管国内设立了生态环境投诉电话等公众参与平台,但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仍然较少,一般公众对绿色智慧城市关注不足,自上而下的纵向治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三)空间呈现分化失衡困境
  绿色智慧城市本身是一种空间建设活动,包含空间生产的过程,其本质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城市空间生产中对资源分配的利益博弈。[22]绿色智慧城市需要依托不同空间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情况对碎片化的空间进行整合,推动整体空间范围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保障“双碳”目标的最优实现。然而,当前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实践仍然存在利益分化、发展失衡等困境。
  其一,城市物质空间困境。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效果上,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佳,大城市比小城市更好。东部地区的城市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优势,城市间也能更好地开展协同减排工作。受财政压力增大的影响,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可能会降低环境规制标准,沦为吸引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污染避难所”,以此吸引企业入驻,做大税基“蛋糕”。同时,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能获取的资源也有差异,高行政级别的城市更能享受政策优势、实现优质要素资源集聚,从而对低行政级别的城市造成资源挤压。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同样会影响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以算力为例,受电力价格影响,当汛期来临时,作为有限理性人的算力企业会选择云南、贵州、四川等水电能耗占比更高的区域,而当汛期结束后,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的火电价格优势又更受青睐,呈现算力的“西部游牧”特征。此外,同一城市的内部物质空间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协同困境,如同一城市的新城区往往能更好地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与实施绿色技术,而老城区则因建设成本更高,城市整体减排降碳效应受限。
  其二,城市数字空间困境。随着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了不同于物质场所的数字空间,成为城市生产生活新的重要场所。在数字空间中,数据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基础,在“双碳”政策影响下,不同城市以及政府不同部门间设计了各自的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搭建了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与生态智慧平台。但由于协同不足,平台重复建设,相关数据条块化、碎片化分割,信息传递效率与质量不高。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数据孤岛”、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仍然存在,难以高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支撑数字空间的数字技术本身存在算法黑箱、算法偏见、数据偏误、数据安全等问题,使得数字空间中信息不对称、不准确广泛存在,也将阻碍数字空间效能发挥。
  五、“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困境的应对策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