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视角/李南枢 易星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南枢 易星同 日期:2025-09-09 15:51:43
指导意见》,将“环境保护”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明确“绿色”与“智慧”的关系,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融入绿色理念,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同年,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把“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绿色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
  早期研究认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因素的重视不足,应当通过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6]有学者进一步提出“智慧生态城市”概念,认为生态与智慧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主题,智慧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城市治理能力,生态则是追求绿色发展,智慧城市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这种融合后的城市形态成为绿色智慧城市的雏形。[7]近年来,学者围绕智慧城市对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开展绿色智慧城市的深入研究。
  在直接效应上,智慧城市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8]同时,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能改造传统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助力企业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传统企业运营效率,并依托数据集聚降低企业污染监测与治理成本,保障资源要素有效利用,在源头上节约资源与降低排放。[9]在环境风险治理中,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韧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数字技术能提升城市环境风险的感知能力,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智慧大脑等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对环境风险的感知与监测能力,并及时提供信息反馈。[10]二是数字技术能有效增强城市环境风险的处理能力,在接收到信息反馈后,数字技术能够帮助监管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使得传统环境风险治理由“人治”转向“技治”,治理手段的革新有力提升了城市环境风险的快速响应能力。[11]此外,智慧城市依托数字技术也能实现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环境风险的协同治理与集体行动。
  在间接效应上,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间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体而言,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智慧城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平台搭建,提高了城市信息获取的广度与深度,扩大了城市信息处理的速度与精度,大幅增强传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并将直接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12];另一方面,智慧城市作为数字经济在城市治理空间的主战场,是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加速器。智慧城市通过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加速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助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并基于智慧城市相关产业需求,引导城市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本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