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一个“相结合”到两个“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性探析/李庚香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21-11-23 12:08:13
、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种种西方的理论和学说都被引进作为强国富民的药方。一个个方案都试过了,却都化为泡影;一条条道路都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戳穿了资本主义文明看似美好的幻象。无数仁人志士一次次地用生命和灵魂发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在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中国前途命运极端迷茫之时,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革命成功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行”。这次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和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而对中国人民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表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2]16资本主义的路走不通,可以走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路。十月革命中俄国工农大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和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更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进而促使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他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从1918年7月开始,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乃是“劳工主义的战胜”,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预言,十月革命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16在1919年元旦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2]17面对1919年7月胡适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挑战,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宣传主义与研究问题是交相为用、并行不悖的。一方面,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另一方面,“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李大钊就初步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思想。他还驳斥了胡适的改良主义,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的论争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推动一些进步青年去接受马克思主义。[2]22
  “马克思主义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事实,在李大钊等人的阐释和传播下,逐步吸引了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