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1期
领导者“选择性控制”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学理勘察和实践进路/朱颂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颂泽
日期:2025-02-17 11:24:56
【摘 要】领导者在应对组织成员的偏离行为时,需要结合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动机、方式和后果进行“选择性控制”。“选择性控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要求领导者结合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生成机制与潜在影响,结合偏离行为的实施境况,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因此在“偏离行为特征—领导应对策略”的互动中构成了“选择性控制”的不同类型,即支持—变革型、接纳—容错型、利用—交易型、抵制—隔离型。领导者对组织成员偏离行为进行“选择性控制”同管理的内在目标、履职的行动基础与自身的综合能力密切相关。为此,领导者应调整控制目标,引领组织发展;夯实控制基础,构建行动场域;把握控制限度,增强运用能力。 【关 键 词】领导者;偏离行为;组织成员;“选择性控制”;组织控制
【作者简介】朱颂泽(1994—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安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预防与矫治: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样态、演化路径与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3JDSZ320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23JKF01SK04)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1-0054-08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1]在卓越领导者的诸多素质中,统班子、带队伍的能力至关重要,事关领导者的履职成效和组织长远发展。[2]偏离行为作为组织成员对组织愿景、规范或要求的有意或者无意违背,可能会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多重影响,并且偏离行为几乎与组织自身相伴而行。能否对偏离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与规训考验着领导者的能力与素质。而在组织情境快速发展变化、不确定性逐步增加、复杂性持续攀升、要素关系日趋模糊的“乌卡时代”,领导者亟须通过有意识的创新来调整和改善组织管理和控制手段,以此来适应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表现形式愈发多样、生成机制愈发复杂、潜在影响愈发持续、解决需求愈发迫切的具体情境。因此,如何精准识别、科学判断、妥善处置组织成员的偏离行为,考验着领导者的视野格局、管理能力与领导艺术,也呼吁着组织管理模式与控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从实践层面来看,面对组织成员的偏离行为,领导者往往使用组织控制的手段予以应对,包括建立组织硬性管理制度和提供激励手段来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使之处于“有序”状态。[3]传统的硬性控制方式意图避免组织成员的任何偏离、误差或者错误行为,从而达到组织管理的最理想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作为组织控制的执行主体,依照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式的要求,建立对于组织及其成员的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实时掌控成员的偏离行为,依照物质激励与资源剥夺的双重途径实施奖惩,用以避免或者消除组织成员的任何偏离行为,塑造零误差的执行落实体系,以此达成组织任务落实的最高效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