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1期

领导者“选择性控制”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学理勘察和实践进路/朱颂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颂泽 日期:2025-02-17 11:24:56
过程中弹性与刚性的统一,增强组织规则回应例外性问题的韧性,提升组织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力。其次,逐步推进组织控制的制度化进程,将“选择性控制”纳入制度轨道,将组织目标贯穿于“选择性控制”的全过程,防范“选择性控制”异化,从而使“选择性控制”有章可循,不断增强组织控制的可解释性与公开性,培养组织成员对于制度以及组织价值的认同。再次,领导者要顺应组织内外发展需要,主动推动组织持续发展变革,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偏离行为的类型与动机,判断能否使用以及使用何种“选择性控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方案与规划路径,构建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二)夯实控制基础,构建行动场域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参照,注重塑造组织合理控制的行动场域,不仅能夯实组织控制基础,而且能在“关系”中界定人的本质,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协作系统,逐步将组织中的个体引向“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人”,从而为领导者实施“选择性控制”提供条件,以此来为组织成员的偏离行为提供环境支持和信任氛围。本研究认为,有效发挥“选择性控制”作用,需要关注组织中信任、互惠与社会网络资源的积累。在信任机制层面,领导者要注重完善与明晰“选择性控制”的触发动因、过程机制和效果评价,不仅关注“领导—个体”之间的信任,也要重视“领导—群体”层面的普遍信任,营造浓厚的信任氛围,为“选择性控制”提供情感与认知基础,并以此抑制成员的个体化与分散化倾向,在治理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过程中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在互惠规范层面,互惠规范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互惠规范的建立能提供稳定的组织关系和模式。在实践中,领导者要通过“选择性控制”为偏离对象提供成长和改变空间,实现组织管理控制的科学化、人性化,以此构建组织间的互惠信任与协作关系。在社会网络层面,领导者在“选择性控制”过程中,应充分征求意见领袖和骨干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其关键节点作用,促使成员就组织控制的作用对象与约束强度达成基本的价值共识,在普遍认可的范围内实施“选择性控制”,使组织控制产生黏合促进作用而非疏离排斥作用,引导组织上下在细微之中巩固和发展良好的内部关系,最大限度激活成员的参与动能,鼓励组织成员长期地、积极地、可持续地参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释放领导者“选择性控制”的效能。
  (三)把握控制限度,增强运用能力
  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参照,领导者要不断拓宽眼界、提升综合能力,在控制组织成员偏离行为时把握“选择性”的必要限度,做到能用、敢用与善用“选择性控制”。在组织环境层面,要不断完善领导者实施“选择性控制”的组织支持度,建立组织容错机制,特别是针对变革型和容错型的“选择性控制”,要依据组织管理实际制定容错清单,为把握合理的边界提供底线参考,并结合组织环境变动予以及时更新修正,努力营造支持与鼓励的组织氛围。在个体学习层面,领导者要持续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增长自身见识,练就过硬本领,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自身的“治理工具箱”,为有效应对组织成员偏离行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更为消除自身的&l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