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1期

领导者“选择性控制”组织成员偏离行为的学理勘察和实践进路/朱颂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朱颂泽 日期:2025-02-17 11:24:56
偏离行为可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还是能够通过有效引导来实现“利大于弊”的结果的,并且实施者没有“主观恶意”,因而出于践行“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的要求,领导者通过一定程度上忽略偏离行为在微观层面与眼下的影响,来获取自身对于此类偏离行为长远变化趋势的深入洞察,将“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与“借由新形式再现的旧事物”有效区分,从而遵循“疏通引导而非一概抹杀”的解决思路,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此类偏离行为,重视组织成员的实干与探索精神,将其视为可能推动组织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节点,并给予组织成员宽容与反复尝试的机会,不仅要利用“选择性控制”进行预防与纠偏,而且要发挥其教育引导的作用,从而树立容错的样板,同时帮助其他成员打消创新过程中的顾虑,鼓励其持续实施创新工作,为组织发展注入动力,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7]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合理运用容错型“选择性控制”的目标,既需要领导者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将组织长远发展置于“求稳”心态上,积极悦纳成员出于创新而实施的偏离行为,树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创新意识,培养自身创新能力,为自身更好地使用容错型“选择性控制”提供重要支持;也需要领导者在使用中将“放任”与“控制”结合起来,在“放任”微观偏离行为的同时“控制”宏观行动结构,即领导者不仅需要包容特定的偏离行为,而且要完善符合组织发展利益的创新容错机制,将“能容之错”“何以容错”予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消除借机谋求个人私利的“伪创新”的生存空间,同时注重对组织成员的教育引导工作,促使成员平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让创新与实干在组织中蔚然成风。
  (三)利用—交易型“选择性控制”:提升组织效能
  交易型“选择性控制”主要针对组织成员在完成组织任务时产生的偏离行为,这种偏离行为虽然多数是组织成员基于个人利益或偏好而有意为之的,但是其后果与影响仍旧处在领导者或者组织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领导者尽管在感性层面会对这种偏离行为有所排斥,但考虑到实施偏离行为能够带来的激励成员或促进任务达成的作用,出于现实需要也会通过“放任”的方式利用,以此提升组织的效能。进一步来讲,此种偏离行为虽然可能会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但是在组织成员基本或超额达成目标的前提下,领导者也会出于“经济人”假设和“工具人”逻辑,在短时期内默许组织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离行为。一方面,对于组织成员而言,其作为实现组织目标和领导意愿的“工具人”,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是领导者“选择性控制”的前提条件,领导者可将这种“选择性控制”作为利用某些组织成员在特定时期内持续投入的“铺垫”和“砝码”,但若基本目标或者绩效没有实现,那么这种“交易”可能不复存在,领导者便会终止这种“选择性”,并迅速进行纠偏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领导者而言,在进行决策或者落实任务的过程中,任何人包括自己和组织成员都难以做到完全理性,领导者出于“满意”或者“达标”的考量,来“选择性控制”组织成员的偏离行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