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1期
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历史源流、理论共性与当代启示/欧阳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欧阳骞
日期:2025-03-10 09:42:54
)趋同的理论目标:聚焦和平与和平之后
战略的宏观定位和历史取向决定了战略思想区别于军事思想,战略思想的理论目标在于从更为长远、系统的角度来理解战争以及如何避免战争,同时也体现出在不同战略环境背景下对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层关系的再思考,进而体现其总体性、前瞻性和未来取向。
无论是从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还是从李德?哈特经历核战争之后所提倡的“战争是为了和平”等论述均可以看出,中西古典战略思想虽然都十分重视战争,但同时也主张最大限度避免战争的战略目标。战争作为人类交往活动当中最为直接和激烈的行为之一,在国家(民族)间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理论目标都是在分析战争、理解战争的基础上避免战争或者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带来的危险。
伴随着战争性质的改变、战略环境的变化和战略内涵的扩大,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理论目标的趋同性愈发凸显,其讨论范围受到战争的影响,但又远远超越战争范畴,而更多地体现在以战后和平与未来发展为基础的前瞻性思考中。
关于战略的研究和实践虽然脱胎于战争概念和军事领域,但也受到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国际关系现实的反作用。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在战争发生之前和之后所涉及国家未来发展和国家间关系的问题,战略的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具体战略实践领域不断细分,诸如“大战略”“国家战略”“国家联盟”“地缘安全”等战略相关概念不断涌现。这也是对战略环境的反映以及对战略目标的反思。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开始追求物质、技术和军备绝对领先的趋势逐渐显现,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国家竞争的领域范围及存在的潜在冲突风险不断扩大,国际形势暗流涌动,直至世界大战的爆发。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核时代的到来,战略研究的意义不仅关乎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而且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存续与发展。国家安全、共同安全以及二者间的平衡作为战略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总体而言,从冷兵器时代的兵法和战术,到传统战争、常规战争时期的斗争策略,再到核战争时代的战争质变,当战略环境以及社会思潮发生变化时,战略思想的主题也将在战争与和平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其理论目标也随之聚焦于和平之后与永久和平。与此同时,关于战略的讨论在概念维度上体现了从“战略”“大战略”到“国家战略”“总体战略”的演变,战略研究成为现代学术体系中的新兴门类,不断吸纳新的内容并延展至诸多学科,现代战略理论在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学理延伸和应用拓展。作为以历史和实践为经验的思想方法,中西古典战略思想也将在现代学术体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其理论目标不再局限于对以战争讨论为起点的传统方法论的承袭和借鉴,而是强调战略的与时俱进,致力于推动战略思想方法在各学科、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三)具象的实践方式:科学与艺术的应用
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基于当时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的科学方法,对战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