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1期
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历史源流、理论共性与当代启示/欧阳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欧阳骞
日期:2025-03-10 09:42:54
,以此体现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共通的理论基石:总体性思想方法
“思想史必须重视思想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6]5古典战略思想关于战略的研究和阐释以纯军事战略为焦点,以斗智的思考和行为逐渐形成为起点[1]4,重点体现在中外战略思想家所著的史学、哲学和战略学著作之中。然而,由于中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差异和战略文化环境的不同,中西方战略思想启蒙与发展的特点不尽相同,甚至呈现出相反的发展轨迹,恰如现代通用的“战略”一词可由西方古典战略思想起源中追溯,而关于“战略”的概念内涵及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是由中西方各自独立展开的。
站在起点同时也是制高点的西周至春秋末期的战略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战略思想的基础,同时也对西方战略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持续至今。尽管从时间脉络上来看,追溯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起源并不局限于春秋时期,但《孙子兵法》的问世所代表的是在战略实践和研究领域中一种永恒性思想方法的开端,这种思想方法以一种高度概括的理论性代替经验性,“超越战争实用性,成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身和世界的智慧与哲学”[17]109,从而在时间、空间和领域适用性方面得以延展,广泛应用于不同时代、地域。
反观西方战略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虽为西方战略思想体系的萌芽积蓄了大量的哲学能量和文化积淀,但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研究从16世纪开始,并呈现出百花齐放、层层递进的发展态势。总体而言,伴随着战略环境的变化和西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位置逐渐中心化,西方战略思想的发展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条从“战略”到“大战略”的清晰的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套关于战略研究的理论范式。
尽管中西古典战略思想史进程及发展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的理论基石具有共通性。中西古典战略思想均从战争出发并超越战争,从历史出发、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其理论基石在于对战略的本质特征即总体性的宏观把握。一方面,把握战略的全局意义,重视战略与政治的关系,综合考虑国家、人民和安全等诸多总体性要素,进而确定战略目标,其中,军事目标以政治目标为前提。另一方面,把握战略的时空意义,在时间维度上,战略需要着眼于潜在和未来;在空间维度上,战略需要各方面要素的整合与联动。
例如,从“将道”与“庙算”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古典战略思想虽起点不同、称谓不一,但关于战略概念的出发点和内涵界定是一致的,都离不开以战争为所谓的“地平线”,从战争指导、战争艺术的讨论出发,对战略计划、战略行动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一种宏观的、全局性的思想方法。此类思想方法从军事斗争和历史研究中来,但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哲理性、明确的行动导向和对未来的指导意义,从而常常超越军事范畴,应用于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国家间政治以及更广泛的人类交往行为之中。
共通的理论基石回答了中西古典战略思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核心问题,从而决定了二者在目标取向和实践方式上亦会呈现出显著共性,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共同体现古典战略思想在现代战略实践中的方法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