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1期

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历史源流、理论共性与当代启示/欧阳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欧阳骞 日期:2025-03-10 09:42:54
南北朝开始进入衰颓期,此后尽管一再复兴,却未能摆脱衰退的阴影,进入近代以后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形成完整和体系严密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著作。[16]客观来看,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西方关于战略理论研究的体系逻辑和思维定式,难免落入以经验主义代替历史实践论的理论窠臼,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先秦时期战略思想在中国古典战略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中国古典战略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历代军事家、战略家在各个时期的卓越贡献亦不容小觑,但是,《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战略思想史上的理论开创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可,克劳塞维茨、李德?哈特等西方早期战略家战略思想的形成都曾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
  从思想史意义来看,《孙子兵法》所代表的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兵家思潮和战略思想,也是以“权”“谋”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战略学的理论根源和集大成者。[17]109“重筹划更重于作战本身,重政治更重于军事,重智谋更重于拼力量,重人事更重于天地鬼神”[17]78,《孙子兵法》中孙武所阐释的“兵”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行动层面的“用兵”或“为将之道”,而是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地理等要素密切相关的军事概念,《孙子兵法》本身已是一部以军事行动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战争局限的战略通论,对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估、战略层次的筹划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大战略”“国家战略”“总体战略”“威慑战略”等诸多当代战略概念和相关理论都可在其中寻得思想之源。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先秦时期战略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原因在于它所强调的战略思想是一种以“求知”“先知者胜”为基础、以理性和实用为导向、融汇科学与艺术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作为贯穿中国古典战略思想史的主线,为中国现代战略文化的构成和当代战略研究的溯源提供了重要资源。
  论及中国古典战略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战略思想的继承、发扬以及在中西文明对话的背景下对西方战略理论与实践的灵活运用之中。尽管战略研究学界普遍认为现代中国对西方所倡导的战略概念范畴及其基本理论的体系化研究起步较晚,但其实早在20世纪初,中国战略家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外军事理论与实践案例的通读分析和灵活运用,创作出一系列蕴含战略思想的理论论著,并引领和指导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实践。
  二、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理论共性
  “战略思想以人脑为源头”[14]3,对战略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对以军事家、哲学家为代表的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分析和溯源,其中包括对战略著作和战略观念的梳理和总结。与此同时,近代以后中西古典战略思想在文明对话的场域下进行交流和碰撞,在相融相通中为当代战略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与经验积累。
  因此,中西古典战略思想的历史溯源应当遵循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其目的不仅在于探索某位战略家及其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更是为了厘清中西战略思想各自发展演变的轨迹和特征,梳理中西战略思想所蕴含的理论共性,寻求古典战略思想与现代战略研究之间的理论联系,进而为当下战略实践提供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思想方法和逻辑参考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