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流散到弥合:数智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力的建构/宋 来 王华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宋 来 王华杰
日期:2025-09-30 10:48:55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当前,数智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广泛使用,不仅重塑了信息的获取和储存方式,还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模式转型带来了机遇。传播主体可以借助微博、快手、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创建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专属传播平台,并运用VR、AR等手段,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智能化传播。同时,数智技术还可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传播客体主动表达自我观点,参与信息互动,逐渐建立话语自信,使其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网络信息的构建者。这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不仅有利于拉近主客体之间的距离,避免话语霸权的形成,还可以使主流意识形态由外在的虚拟符号真正内化为主客体的价值共识。二是促进主流话语传播保障机制向智能高效转型。传统的信息传播保障机制一直存在与实体经济协调不足、关键技术供给不到位等现实问题,这为数智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力的建构带来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保障机制可以依托新的数字技术,通过建设数字阅览室、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拘泥于传统的社会实践、课堂教学等现实空间,还延伸到了数智虚拟空间。这种虚实结合、虚实共存的全天候即时服务保障机制,可以大大扩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场景。总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牢牢把握数智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数智化转型,并建立与数字化传播相匹配的智能服务体系,发挥好数字化传播的辐射作用,以数字产品作为载体创建文化传播链。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信息传播模式进行数智化改造,并不断推进数据的开发和使用,使传播主体和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进入学习场景,享受可持续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重塑主流意识形态在数智空间中的传播格局。
(三)破除数智壁垒:提高主体素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能
马克思指出:“科学的应用……作为某种异己的、物的东西,单纯作为不依赖于工人而支配着工人的劳动资料的存在形式,同单个工人相对立。”[24]马克思深刻揭示了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为物役”的生存状态。当前,数智技术的广泛使用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数智化转向,也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信息中介实现从“人为物役”到“物为人役”的转变[25],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语境分析,个体的信息素养决定着信息文明的推进程度和人的解放程度。具体而言,数字素养是指个体运用数智技术分析信息、把握信息、驾驭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对数字的适应、运用和创造能力。个体的数字素养直接影响个体对数智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接收、认同、发展和转化能力,以及对异质意识形态信息的辨别和批判能力。同时,数字素养也是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能和传播权力建构的重要因素。
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在数智空间的传播权力,需要在提升主体数字素养上下功夫。一是增强主体的数字适应力,提升其对数智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数字适应力要求数字主体在数智空间保持存在和运作的能力,这也是其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数字适应力,不仅需要优质的数据资源做支撑,以满足不同主体的数字需求,还需要实现数字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下沉,提升其可获得性。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主体以理性的态度来应对数智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