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流散到弥合:数智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力的建构/宋 来 王华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宋 来 王华杰 日期:2025-09-30 10:48:55
台使用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就是平台私权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长远来看,数智平台运用私权力塑造人们的日常行为、定义生活的价值,实现数字规训。随着经济利益驱使的数智平台的权力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公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挤压。在未来的数智社会,数智平台私权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公权之间的博弈将成为常态。
  (二)信息遮蔽:数字不平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公共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权力的转移》中提出“电子鸿沟”与“信息鸿沟”的概念,是对数字鸿沟的早期探索。[13]数字鸿沟理论主要揭示在数字社会中信息与知识供给不均衡的社会现象。与数字鸿沟理论相比,数字不平等着重强调社会结构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考量的是数智空间存在的多维度、深层次的不平等现象,更能揭示当前社会新型不平等关系的本质。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渗透,从经济交往到社会公共事务,再到教育、医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数字化的深入影响,源于信息“使用沟”中的数字不平等已成为数智空间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形态,并逐渐影响到社会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不平等造成人们获取信息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成为阻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天堑”。数智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剧了这种现象,不同主体使用数智技术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逐渐分流成数字精英与数字弱势群体两个阶层。其中,数字精英拥有在各种社交平台的信息传播权,并能控制数字大众的思维及认知。数字弱势群体由于受到受教育程度、生活状况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有效地使用、获取或理解网络中的信息,从而逐渐被数智社会隔离。
  与政治层面的数字霸权和经济层面的数字垄断相比,数字不平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一方面,数字不平等迫使数字弱势群体缄默化,引发信息孤岛效应。在数智空间中,由于认知模式、生活环境以及年龄、收入等的不同,弱势群体在信息接收和传播中处于劣势地位,与自身相关的议题逐渐被数字精英控制,自身表达和诉求被淹没,信息选择权被剥夺。擅长使用技术的数字精英更具有创新性,也更容易通过媒介影响议题设置并规训数字弱势群体。[14]长此以往,数字弱势群体就会被困于信息孤岛之中,在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上产生隔膜,并因信息接收的差异而产生代际冲突,从而阻碍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数字不平等还体现在算法歧视上。智能算法作为应用程序的底层逻辑,本应具有价值中立性,但人为设计的算法程序无法真正避免价值偏见,如性别歧视、就业歧视、残障歧视等。智能算法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由于无意或无法对数据来源进行甄别,会排斥或优待特定群体,使数据自身隐含的不平等被毫无保留地转移至大数据计算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剧原本的数字不平等和信息资源分配不公平。此外,几乎所有的算法程序在设置之初都蕴含“能人”思维,数字弱势群体的信息诉求一开始就会被忽视。加之数字弱势群体使用智能终端的能力较弱,在数据采集时容易成为盲点,从而造成算法分析的结果失真。算法决策和算法程序的这种特殊性,不仅会固化和强化社会阶层分化,还会导致决策风险和社会的不公平,使个体陷入不平等的陷阱,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消
[1][2][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