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数字官僚主义:政府数字化治理的悖论与破解之道/刘衍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衍峰 日期:2025-09-30 10:47:17
公共服务效能,反而造成了新的治理困境,形成了“电子衙门”。“电子衙门”的出现源于政府对数字化转型的片面理解和实施。在政府治理中,数字化被广泛视为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提升透明度和公众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时,过度关注数字平台的数量和外观,而忽视了其实际功能和用户体验。这种重建设、轻运维的做法导致许多政务平台缺乏实用性,信息更新不及时,互动功能匮乏,甚至沦为“僵尸网站”。这些平台尽管形式上具备服务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有效满足公众需求。“电子衙门”暴露了公共治理中的责任推诿和服务意识缺失等问题。在传统官僚体制下,权责划分相对明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需要直接面对公众,承担具体的服务责任,然而,在电子政务平台上,由于技术问题、系统不兼容等原因,责任的归属变得模糊,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可能借助“电子衙门”来规避责任,将服务中的问题归咎于“系统故障”或“技术问题”,从而避免承担应有的责任。“电子衙门”的兴起还反映了政绩考核机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一些政府部门倾向于通过建立大量电子政务平台来展示其数字化转型的“成果”,然而,这些平台的建设往往重数量轻质量,缺乏长期的运营规划和功能优化,最终沦为展示政绩的“面子工程”。这种形式主义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还导致治理资源的错配,使得本应投入基础服务提升和民生改善的资源被过度投放至形式化的数字建设中。其结果是,虽然平台数量增加了,但服务质量并未得到应有的提升,形成了数字政务中的“表面繁荣”与“实质贫瘠”之间的悖论。
  (三)“信息烟囱”普遍化与数据互通的悖论
  “信息烟囱”是指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独立建设信息系统,导致数据被分割在各自的“烟囱”内,难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有效共享和互通。这一现象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极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公共管理的整体效能。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初衷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但“信息烟囱”的普遍化使得数据互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悖论:数据量在增加,信息系统也在不断扩展,但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越来越高,数据共享和互通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信息烟囱”的普遍化直接源于各部门独立推进数字化建设的方式。“当前我国政府的权责归属和体制架构并未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拖累了政务数字化转型的进度。”[15]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数字化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独立开发信息系统。这种分散的建设方式虽然提高了单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调机制,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接口和系统架构不兼容,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犹如一个个烟囱,把数据垂直地分割在各自的系统内,导致其无法横向流动和共享。“信息烟囱”的普遍化还反映了政府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固有问题。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以部门为单位,具有高度的分割性和独立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较为有限。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种体制问题被放大,各部门出于权责划分和利益保护的考虑,往往更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