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意蕴与践行路径——兼论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刘乐乐 樊晓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乐乐 樊晓燕 日期:2025-09-19 11:23:58
quo;的“普遍—特殊”的文明叙事为西方主宰世界秩序提供了文明范式和理论依据。亨廷顿说:“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9]162于是,他向美国政府献策,建议“尽可能地使拉丁美洲国家与西方紧密结盟”,“抑制伊斯兰和华人国家常规和非常规军事力量的发展”,“保持西方技术和军事力量相对于其他文明的优势”等[9]287-288,这些策略无不透露出西方称霸世界的野心。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使古老的东方文明重焕生机。在此背景下,从更高的视野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及其超越性,对于揭开“文明冲突论”的意识形态面纱,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重塑世界文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合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对文明理论和文明实践的重大创新。它不仅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解释框架,而且在秉承崇尚和平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合作,顺应了文明共存演进规律,描绘了人类文明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
  (一)“和”的文明基因:秉承崇尚和平文化传统
  任何文明观都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0]669。中华民族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孕育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政以养民的民本思想、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这些丰富的文化思想不同程度地消解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冲突,潜在地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和平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全新的文明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和持久的精神力量。不同于以“血与火”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西方文明,“文明以止”和“克己复礼”是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中华民族在晚清以降遭遇的内忧外患,这种强烈的文化自尊心理最终因剧烈的失落和挫折而得以扬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15]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共处,以和为贵,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天下一家”,包容性与和平性特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延续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始终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与不同国家友好往来,古丝绸之路就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通、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
  中华文明的和平基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必然秉承崇尚和平的文化传统。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零和博弈思维,主张不同文明和平相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间的关系是对立冲突的,一个文明征服和战胜另一个文明是常态。这不仅夸大了文明间的差异性和冲突的不可避免性,更忽视了和平是人类文明发展主旋律的事实。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多元文明的共时存在并不必然引发冲突。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打破了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二元对立思维,倡导不同文明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竞相开放。历史上,西方文明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和暴力征服曾给人类文明带来严重创伤。这种以损害他者文明换取自身发展利益的霸权行径并不能持续促进西方文明的发展。有鉴于此,中国式现代化文明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