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意蕴与践行路径——兼论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刘乐乐 樊晓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乐乐 樊晓燕 日期:2025-09-19 11:23:58

   【摘  要】“文明冲突论”是西方维护自身文明优越感的代表性理论工具和叙事方式。借助“中心—边缘”的文明结构、“支配—从属”的文明关系、“普遍—特殊”的文明叙事,“文明冲突论”将西方文明中心化,以输出和传递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二元对立文明观,构建了和合共生的新型文明关系:秉承崇尚和平文化传统,深刻蕴含“和”的文明基因;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合作,明确提出“合”的文明主张;顺应文明共存演进规律,不断彰显“共”的文明逻辑;实现多元文明共生发展,全面勾画“生”的文明愿景。文明对话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路径,通过夯实全球文明倡议的认同基础,拓展全球文明对话的合作网络,促进全球文明秩序的变革重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不同文明交往和人类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 键 词】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刘乐乐(1996— ),女,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樊晓燕(1974— ),女,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2024年度科研与教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蕴含的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SGDY202408);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专项“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ZX2024010)
  【中图分类号】C936;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5-0005-08
 
  随着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的对比正在发生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2023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占全球GDP的58.8%,有报告预测,到2026年初,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将超过60%。[1]面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部分西方国家陷入焦虑和恐慌,以“修昔底德陷阱”这类“国强必霸”的逻辑对中国进行莫须有的指责,甚至将国家间正常的经济竞争和制度差异上升为文明间的斗争与抗衡。[2]要应对这种责难,必须从理论上揭示“文明冲突论”的二元对立文明观,从文明基因、文明主张、文明逻辑和文明愿景的层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说清楚为什么“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3]。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吸收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文明观的合理因素,致力于消解以“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过于强调文明间差异和对立的文明观的负面影响,为正确处理文明间的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现代化与文明观的历史关联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具体表现、显著特点、价值意义进行阐释与分析。[4]二是从理性与价值的维度切入,讨论如何自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5]三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相关研究中揭示中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