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意蕴与践行路径——兼论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刘乐乐 樊晓燕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乐乐 樊晓燕 日期:2025-09-19 11:23:58
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6]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对其内涵意蕴与践行路径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拟揭示“文明冲突论”二元对立文明观的本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内涵意蕴,提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路径。
  一、自我中心:“文明冲突论”二元对立文明观的隐含前提
  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civilizo”,意为“开化、教化”,后经演变,多用来指称先进的社会文化发展状态及其实现过程。文明观是人们对文明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如何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如何处理不同文明间的关系等。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文明观。一种是多元文明观,认为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平等性和互鉴性,各种文明“多样统一”“主主平等”[7];另一种是一元文明观,将文明看作所有国家和民族沿着同一道路、向同一性的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迈进的过程,其中“高尚的、文明的、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应当教化其他“野蛮的、非文明的、落后的”国家和民族,通过“主统治客”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普遍文明。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质上是二元对立文明观,其虽然承认多种文明存在的事实,但仍通过理论和话语建构凸显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和一元主导地位。
  (一)“中心—边缘”的文明结构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人总是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圈子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个人生活作为宇宙的标准。”[8]在人类文明初始阶段,人的自我中心化倾向在类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同程度地带有自我中心化倾向。现代化肇始于西方,西方二元对立的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内在地决定了西方文明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而把其他文明视为自身宰制的对象,西方殖民主义传统的本质就是自我中心化倾向的体现。冷战结束后,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西方与非西方的冲突最有可能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西方社会需要团结起来保存和更新西方文明,以应对非西方社会的挑战。
  亨廷顿的观点站在“西方中心论”的立场上,将西方以外的其他文明视为“挑战者文明”。这种自我民族中心主义历史观使得西方文明把世界二分为“中心”和“边缘”,其他文明因受到“西方中心主义”的压制和排挤而在文明结构中被边缘化。对于多元文明共存的事实,亨廷顿并非毫无察觉,他指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9]1但奇怪的是,亨廷顿既认为世界是多文明的世界,又将世界的多元文明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可见,正是受非此即彼、零和博弈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支配,“文明冲突论”最终无法直面和接受多元文明共存的事实,只能利用“中心—边缘”的文明结构为西方的霸权行径辩护。
  (二)“支配—从属”的文明关系
  “中心—边缘”的文明结构决定着“支配—从属”的文明关系,处于中心地位的文明总是想方设法支配和影响边缘文明,让边缘文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