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日期:2025-07-15 09:51:38
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而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19]《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并对进一步扩大开放进行了部署,其基本目标和措施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对制度型开放做出进一步规范,确定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开放型改革与改革型开放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性与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实践形态。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路
  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设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现实成果,是改革设计者、参与者与实践者的政治责任。《决定》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1],也就是在5年内要完成300多项改革,这是一项宏大的改革工程。《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实,需要将基本原则细化和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进路。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改革实施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发起、实施和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重逻辑。首先,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具有宪法地位,受到宪法保障,党领导国家内在地包含党领导国家改革;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具有谋划改革、组织改革、推进改革和确保改革成功的政治力量;再次,中国共产党具有推进改革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与国家改革是高度一体的;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保证中国改革方向正确,在各种改革价值之间实现平衡,赢得人民对改革的支持和信任。
  强化改革组织。中国共产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谋划者、协调者、推进者,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在党中央层面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也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任务。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组织实施机构的职权。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强化各级党委的改革主体责任,充实和完善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的职责、人员,明确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与其他部门、政府机构的关系,以利于谋划、推进、协调和组织改革实施。
  提升改革能力。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改革能力,包括改革谋划能力、改革执行能力、改革协调能力、改革控制能力。改革能力的基础是对改革理论、知识、思维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能够提出科学的改革
[1][2][3][4][5][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