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3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日期:2025-07-15 09:51:38
本主义”“威权政治模式”等类型。面对不同争论,《决定》全面系统地擘画国家发展的蓝图,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超越无谓的争论,站在新起点上规划了国家发展的新图景。
应对发展挑战,回应发展需求。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发展道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国家建设工程,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任务,就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及时、有效、系统地回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等其他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既有自身内蕴的,也有外部环境的。这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的应对,需要中国立足于现实条件,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机制,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好主要的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中国式现代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列出了问题清单,这张问题清单中既有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有尚未显现的潜在问题。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深入推进和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更多的问题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清单。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指向及其清单,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设计科学、有效、可靠的前提,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的问题。
思想观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思想解放起步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自觉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澄清思想认识问题,廓清思想认识迷雾,对不适应、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思想认识进行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认识领域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妄自尊大,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不健康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粹主义。[4]二是妄自菲薄,对党和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信心不足,遇到问题容易悲观失望。三是安于现状,对国家的历史和未来缺乏深刻认知,缺乏方向感和责任感。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商界精英、知识分子等群体中存在特权思想严重、投机主义盛行、自我利益至上、缺乏家国情怀等问题,在网络空间的社会舆论层面出现诸如“佛系”“躺平”“摆烂”等情绪化表达[5],这些都不利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高度重视革除思想观念领域存在的这些不良倾向和错误认知。
治理制度问题。制度是国家、社会、市场主体的行为遵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推进国家各层级、各领域、各方面制度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具体分析中国制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市场经济制度需要完善,二是民主参与制度执行不力,三是权力监督制约制度落实不足,四是民生保障制度不完善,五是支持和保障创新的制度不健全。[6]其中,经济制度事关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进一步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治制度方面,需要明确民主制度是区别传统与现代的本质性制度,建立完善的实质性民主参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是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