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3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伟军 蒋 锐 刘雄旺
日期:2025-07-15 09:51:38
犯颠覆性错误,才能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守正型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不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没有创新型改革,一些已经过时的、僵化的、守旧的因素不能得到摈弃和废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决定》要求坚持守正型改革与创新型改革辩证统一,“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1],对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出了具体措施。
回应型改革与引领型改革辩证统一。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问题的回应,为了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挑战,也是对未来的引领,为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进行前瞻性布局。回应型改革的对象一般具有紧迫性和明显性,即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引起了一般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被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回应型改革应摆在优先位置。引领型改革是面向未来发展进行提前布局、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为理想图景的实现搭建制度通道的前瞻性改革。引领型改革具有对改革全局的引领、示范、带动、激励作用,通盘布局改革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从《决定》文本看,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设计,既有回应型改革举措,也有引领型改革举措,很好地平衡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性与长远性的关系。回应型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改革、民生制度改革、城乡发展制度改革等领域,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引领型改革主要集中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回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回应型改革解决当下的紧迫性问题,赢得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以引领型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发展空间、探索前进道路。
制度型改革与技术型改革辩证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主线具有制度结构调整优化与制度效能提升双重指向。[14]其中,关于制度主体与权力要素关系的改革是制度型改革,关于各主体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平台等支撑性要素的改革是技术型改革。制度型改革涵盖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人与自然结构等各个方面,制度将各种不同的主体、要素和关系纳入相应的结构,使之在结构中发挥作用。[15]技术型改革服务和服从于制度型改革,为制度高效运转提供支持,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数字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制度型改革与技术型改革协同配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300多项改革条目,既包括对制度的建构与改革,也包括对工作平台、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每一项改革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物流体系建设,需要全国统一数据平台的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技术与转化平台建设;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财税体制改革,是以制度、标准、规制、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型改革,这些都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保障。因此,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数字政府、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