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共享共赢:平台型领导的内涵、研究现状与展望/丁越兰 王 甜 王珂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丁越兰 王 甜 王珂钰 日期:2025-08-07 08:57:53
的绩效不仅对组织绩效产生重要影响,而且有助于预测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6]总体来看,平台型领导对员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当前的研究已经明确了平台型领导对员工的个体角色绩效、适应性绩效以及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途径。安世民等验证了平台型领导通过员工的个性化交易和心理资本两个途径对个体角色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的内在机理[16];熊立等从沉浸理论视角发现在平台型领导的领导下,员工更容易体验到工作的深度沉浸感,也更容易做出即兴行为和情感承诺,从而提高任务适应性绩效和人际适应性绩效[17]。其他学者从组织和个人胜任力的角度将组织韧性引入,深入分析了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6],表明平台型领导这一积极的领导行为是影响员工创新的关键因素,可显著提高员工创新绩效[18]。
  (二)组织层面的作用效果
  目前,关于平台型领导对组织层面影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平台型领导对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上。王炳成和郝兴霖从互惠交换和知识共享视角证实了平台型领导通过创新者的工作场所感恩和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效应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积极影响[19];梁阜等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平台型领导通过促进组织韧性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组织的持续创新能力[2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平台型领导能够促进组织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机会的识别,使组织在面对市场和技术的变革时其核心能力得以延续。[21]
  综上所述,从作用效果看,现有研究对平台型领导作用效果的研究较为集中,注重对创新的影响研究,但对各种员工行为、企业绩效等其他变量缺乏较为丰富的探究。从研究层次看,相对于员工层次,从组织层次探讨平台型领导的作用效果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未来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平台型领导的作用效果。
  三、平台型领导的理论机制
  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发现,围绕平台型领导驱动组织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依托四种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如图1所示。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关注创新和发展的培养模式下具有更高的学习意愿,这种模式可以吸引并抓住个体的注意力,促进学习投入及效果的转换。为了鼓励个人创新乃至团队创新行为的出现,平台型领导通过创建共同学习的氛围,建立起团队学习的培养模式,让团队成员更易于将个人知识和技能转化到团队层面。[22]此外,这种积极学习的组织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沉浸度,使他们尽最大努力工作,从而实现最佳工作绩效。[17]平台型领导强调领导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当领导者以该方式影响员工创新行为时,他们表现出对组织的强烈责任感和对员工想法的广泛包容,这将提升追随者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其专注于主动学习。[23]
  (二)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领导与员工之间存在互惠互利的关系。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这种关系不仅包含实用性的社会经济行为的交换,还包括基于互惠原则的心理关系的交易。因此,在组织环境中,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换关系可以合理地解释员工的行为、态度、知觉,特别是当员工认为领导者给予他们足够的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