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月中期

地方政府创新采纳行为研究:一个比较分析/李 妮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妮 日期:2015-03-06 17:49:40
  【摘  要】创新研究素来集中在私人领域,而且往往关注的是创新的结果而非过程。在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框架下,聚焦政府创新,从创新扩散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行为——创新采纳出发,阐释组织在不同情境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采纳行为,解析不同采纳行为背后的组织机制,并将采纳行为分为:竞争型采纳、学习型采纳、合法型采纳与压力型采纳。这一分析呈现了创新采纳的多样性,并认为学习型的创新采纳更有可能对组织绩效、制度变革产生影响。
  【关 键 词】创新;采纳;扩散;地方政府
  【作者简介】李妮(1978— ),女,珠海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地方政府行为。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058)、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四批(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4KTC02)和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2013031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03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5)02-0030-05
 
  一、导论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治理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进行政府改革与创新,即新公共管理或重塑政府运动,变革和创新被认为是推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手段。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政府发起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当经济体制的转轨遭遇困境,中国政府也正是以允许并进而倡导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应对治理问题。2000年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各种社会创新实践,相互取经、学习,“社会创新园”“创新中心”等社会管理平台也以极快的速度得以扩散,地方政府创新俨然成为当下地方政府研究的重要议题。
  创新的研究由来已久,文献主要集中在私人领域而非公共部门,并基于创新提高组织绩效的前提假设。创新的定义随学科背景的不同强调不同的方面,创新的分类也根据研究的目的划分了不同的边界,更多的研究则是就影响创新的要素提出各种解释模型,并且这些成果日益运用到公共部门的创新研究中。随着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兴起,相关的创新研究也在增多。许多研究关注某一领域的改革举措或创新政策,如绩效评估制度、基层治理机制、社会组织管理政策、政府决策模式、评估具体制度与政策的变化及效果,或以个案的形式解读某地创新模式或某种创新机构。近年来,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的连续举办,有学者以获奖项目为分析素材,提炼政府创新的类型、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方政府创新的形式、动力、可持续性、影响力以及制度化前景等。可以说,对政府部门的创新研究才刚刚开始。
  此外,作为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创新的扩散,其特点、影响因素与类型已经被一些政府研究所描述与检验。然而,关于创新扩散的经典实证研究均是基于分权政体的创新实践,如美国州政府的创新扩散,缺乏威权政体下的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证研究。与西方关于创新扩散的经典文献类似的是,对中国地方政府间的创新扩散研究也是就某项政策或制度在地方政府间扩散的速度、特点等进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