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月中期

地方政府创新采纳行为研究:一个比较分析/李 妮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妮 日期:2015-03-06 17:49:40
型采纳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按照程序,遵守规定,无论这种创新是否符合本地特点或者是否存在与已有政策相冲突或相重复的问题,完成任务是首要选择,这是科层任务的机械实现。如果不采纳这种形式或做法,就会承受很多压力,在此种情境下,组织会启动合法型采纳,被动应对组织对合法性的需求。毕竟政府行为的效用函数不仅仅是减小成本、增加收益,还可增加组织的稳定性、减少压力,获得市民与上级的认可。处在同级政府政绩竞争环境下的地方政府,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势必利用各种机会获得竞争优势。虽然上级并没有施加强大的创新压力,但是竞争型采纳呈现积极进取的态势,以最早采纳或创新程度最高的采纳向上级政府发出创新绩效的信号。学习和移植国外一些相关制度,可以缩短制度创新的时间,降低创新的成本。面对创新试点的压力,地方政府学习与改造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改革实践经验、制度和理念,开启学习型采纳模式。学习域内外的成功经验,是一种相对低成本与潜在高收益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需要模仿管理经验,还需要逐步提高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整合能力,正是这种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学习型采纳下的创新政策最具创新性。
  科层组织的决策结构、激励结构、监督结构(信息结构)、任务性质是科层组织行为选择的关键性任务情境,尽管不同的任务情境导致了不同的地方政府采纳行为,但都是有限理性下地方政府的合适选择,也是行为机制背后特定制度结构下的必然结果。当国家(政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结构变成分权化的压力型体制、地方分权的权威体制、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时[6],地方政府会选择各种策略应对压力。在创新采纳的情境中,当上级有明确的指示时,下级政府会在规则范围内以较便利的方式完成压力型采纳。当创新成为绩效本身,竞争型采纳、学习型采纳、合法型采纳都是争取、体现与放大绩效的行为选择,以回应上级对下级完成创新任务的期待。作为创新主体的地方政府,四种采纳都指向政治任务的有效完成。
  当上级政府营造一种积极鼓励培育地方政府创新的氛围时,就赋予了创新更多的内涵。它实际上启动了晋升锦标赛的激励机制,这种政治锦标赛实际上就是追求与其他同级政府之间的相对政绩优势。因此,此时的地方政府的创新采纳可能体现为对“快”和“新”的追求,以此获得创新的政绩。快速的采纳与扩散可以提高创新推广的效率,而对其他地方创新举措的再加工,是一种节约成本又容易体现新意的行为选择。因此,无论是学习型采纳还是竞争型采纳,都可以解释为一种竞争行为,只是学习型采纳与形异实同的竞争型采纳相比风险可能更大,它需要将创新项目整合进当地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中,是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创新尝试,此种采纳对现有制度的改造空间可能更大,挑战也更大。经历过真正的学习与考察的学习型采纳行为更有可能对制度变迁产生真正的影响。反之,竞争激励生发出创新政绩还是实质性的创新绩效,与创新激励的导向、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高度相关,地方政府对上级的创新政策作出回应,上级又相应地对这种回应给予鼓励或压制,因此,激励机制是调节或重塑组织采纳行为的关键。
  此外,集权体制下的地方长官制度保证了公共政策在整个区域执行的意愿与效率。Koleman S. Str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