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勇 日期:2025-09-05 16:23:54
作传递社区公共精神、凝聚社区公共价值进而激发社区居民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重要场域,体现了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在治理实践中的相互交织、转化和作用。为此,广西各级党组织关注社区治理在空间分布背后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秩序,将其与国家情怀、公共利益的道德约束和法治教育紧密结合。各地的具体实践主要是通过社区电子显示屏、公告栏、彩绘墙、社区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法律常识等,建立符合法律要求并获得各族群众共同认可的社规民约。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移风易俗,而且能够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使各族群众的行为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社区服务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关系生成的保障
  社区服务作为党建引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关系生成的保障。广西通过社区服务保障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关系生成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广西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服务群众的合力,用好党群服务中心,创建“民族情深党旗红”等党建品牌,制定和完善服务群众指南,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大力推行“一站式”“一卡式”服务,结合实际开展好为民惠民活动,办好涉及“一老一小”的民生实事,持续地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增强服务功能。这主要包括:以就业和便民惠企服务为重点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的治理模式创新,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做法,规范社区组织工作机制,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办好各族群众的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服务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与交融,在有形、有质、有感的服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切党群间的情感关系。
  提供个性化的情感帮扶服务。不同于普遍性的社区公共服务,情感支持、情感关怀、情感调解侧重于为需要特殊服务的各民族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广西各级党组织针对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情感帮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情感支持。比如,广西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统筹,由妇联、共青团、司法部门与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或专业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公益服务团队,围绕各族群众的心理压力调适、亲子养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事项提供公益性的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各族群众化解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二是情感关怀。情感关怀的对象既涵盖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还包括“两企”“三新”组织成员,甚至包括常年在户外为各族群众服务的交警、环卫工人等群体。例如,桂平市由社区党组织出面,利用工会爱心驿站,配备空调、微波炉、书籍、充电器、饮水机、应急医药箱、Wi-Fi路由器、爱心衣柜等设施,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交警、园林绿化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务,同时还积极开展“冬送姜水”“元宵佳节送汤圆”“夏送清凉”“庆中秋猜灯谜”等活动服务群众,获得群众好评。三是情感调解。情感调解是指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通过宣传教育、谈心谈话等耐心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