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勇 日期:2025-09-05 16:23:54
了各族群众交往与互动的需要,也契合了为各族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帮助的需要。[5]三是整体性治理的视角。该视角认为,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要从治理主体(多元主体合作互动)、公众参与互助(少数民族居民参与互助)、社会资本(各民族居民友善互信)、信息共享(各民族信息实时互享)等维度进行治理。[6]上述研究均揭示了党建引领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社会治安长期稳定的最主要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尽管学界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相关议题,但多是从制度规治治理和基层技术治理的取向进行考察,相对忽略了情感在多民族互嵌式微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情感治理在宏观边疆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统一战线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微观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以心换心”“走群众路线”“干部驻村”等情感治理实践的好传统)中的作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党建引领的情感治理通过建设社区虚拟意象家园、协调利益、道德约束、群众路线的再深化等“以情驭情”的治理方式[7],回应和满足了居民的不同情感需求,培育和塑造了社区正向情感,纾解了居民消极的情绪感受,消除了负面的情感梗阻等[8],使得陌生的邻里关系变得熟悉、熟悉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关联、关联的人际关系促进了社区的自治化,进而重构了家国关系、增加了社会资本、降低了治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能。[9]
  因此,深入研究互嵌式社区治理中不同民族群众作为人的情感价值及其主体性的回归,在理论和实践上显得极为重要。为此,本文在情感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构建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的分析框架,基于广西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铸牢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做法和经验,揭示了党建引领的情感治理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运行中的作用。
  二、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何以可能:一个分析框架
  社区情感治理能够与理性制度化治理有效融合应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社区情感治理在本质上一样,都是以对各民族群众的治理和服务为起点,以情感联结作为人际交往、交流、交融的黏合剂。[10]因此,笔者基于情感治理理论构建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的分析框架,包括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四个维度。其中,党建引领是根本,社区建设是基础,社区服务是保障,社区活动是途径。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
  党建引领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中情感关系生成的根本。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治理实践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通过党组织嵌入、党员的主体示范、党组织和党员的情感引导等方式来具体体现。
  借鉴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基层党组织及其所属党员在多民族互嵌社区这个共同场域中,与社区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这个场域中,党组织“在场”主要是通过构建党建联盟、整合资源,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社区建设、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全过程。[11]在治理方式上,社区党组织用好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区内各个治理主体之间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