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勇 日期:2025-09-05 16:23:54
的互动,增强基层党组织、党员、社区干部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结。党员“在场”主要是通过政策宣讲、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方式,凝聚各族群众的集体性偏好,筑牢社区建设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解决各族群众生活中的现实困难,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向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馈各族群众的意见,进而密切党员和各族群众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这个场域中,党建引领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还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动其他治理主体使用情感话语和强化情感仪式,促进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中情感关系的生成。一是情感话语有利于情感关系的生成。《荀子?荣辱》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情感话语的沟通实质上是以一种柔性的权力施行方式,发挥情感治理以理服人的优势,运用情感语言的力量,使沟通双方充分获得信息,通过不断的协商最终促成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妥协,是凝聚各族群众意见、形成社区治理共识的过程。[12]二是情感仪式有利于情感关系的生成。涂尔干认为,个体的社会性会伴随着仪式的周期性而反复强化,进而持续更新群体关于自身及其统一体的情感体验。[13]中国特色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对帮扶”“感党恩”“与群众打成一片”等情感治理方式,主要体现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中,且同时发生在治理场域内外,被国内外学者视为一种高度仪式化的社会行动[14],其能够满足各族群众的情感期待,增强各族群众对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的信任与认同。
  (二)社区建设是基础
  社区建设是党建引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构建情感空间、营造情感氛围、生成情感关系的基础。社区建设借由打造情感空间,将互嵌式多民族社会结构和社区的物理环境升华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意义载体,以此来激发不同民族群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促进各民族群众情感关系的生成。党建引领的社区物理空间建设所提出的多民族互嵌,本质上是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物理环境。在此基础上,社区社会空间建设还可以通过使用有特定价值意义的文字符号对社区物理空间进行有意识的分布、摆设、调整和展示等,进而传递社区公共精神、凝聚社区公共价值。同时,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开放性、社会性、互动性的各族群众互动空间,能够多元化地重构社区的情感关系,并为社区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13]
  在这个情感空间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各族群众进行情感交流的前提。既有研究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教育培训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催化剂,凝聚着各族人民进行情感交流的动力,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15]在情感氛围浓厚的社区环境中,各族群众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强化自身对于社区的集体情感认知,从而促进社区共同情感关系的生成,使得各族群众的情感价值自然地融入社区情感氛围。
  (三)社区服务是保障
  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这个场域之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落脚点在于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功能,通过优质的服务与各族群众之间建立强有力的情感联结,促进情感关系的生成。在党建引领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中,党组织的服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