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广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例/韩 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勇 日期:2025-09-05 16:23:54
quo;,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治理过程中,针对社区中的特殊群体或弱势群体,广西各级党组织以进行物质帮扶和发放慰问品为主要形式,通过“关键节点慰问”“上门服务送温暖”“结对帮扶”“包村联户”等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这些群体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这些行动作用于各族群众的心灵,将抽象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转变为具体而实在的党群、干群情感关系,不仅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契合了各族群众的情感期待,能够在温暖的氛围中增强党群、干群的情感联系,增进各族群众对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的信任与认同。
  (二)社区建设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关系生成的基础
  社区建设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关系生成的基础,社区建设过程也是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物理情感空间、社会情感空间的建设过程和情感氛围的营造过程。广西各级党组织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打造情感空间、营造情感氛围、促进情感关系生成的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从现实意义上看,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不通,在生活和学习、社会交往、就业培训等方面受到了影响,也阻碍了情感关系建立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推进。为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党组织致力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同时大力提升社区干部的多语沟通能力,借助人工智能服务和多语互译的专业人员,为不同民族群众提供翻译服务,大力提升了多民族群众的便民惠民服务质量,并且营造了一种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主体、多民族语言和谐共生的社区情感空间环境,实现了多民族互嵌社区语言无障碍沟通。
  营造友好的情感空间氛围。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物理空间和情感社会空间建设可以通过虚拟意象(即语言符号)在空间的具体使用,通过对社区公共空间的文本、视频和图片的情感设计和多层次情感元素标识的使用,塑造符合社区文化特色的情感标识,反映社区居民的真实生活场景与生活体验的价值取向。广西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弘扬家园精神,加强以“同心家园”“幸福家园”“美好家园”为文化符号的社区建设,在县城及各乡镇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公园,在社区楼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墙、彩绘墙、宣传长廊等,积极弘扬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引领,着力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这些宣传元素以恰当的空间表达方式向各族群众传递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公共价值的情感符号,赋予社区空间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社区建设之中。同时,各个地方还注重弘扬“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情感体验等。情感治理理论认为,通过弘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家国同构”“邻里和睦”传统,能够延续“个人—家庭—国家”“个人—邻里—社区”之间的情感纽带。[13]另外,情感空间氛围的营造还可以被视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