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5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基层干部边际权力的衍生逻辑、失衡困境及治理策略/叶 婷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叶 婷 日期:2025-08-27 11:20:09
思维,促进用权意识从畏权、贪权、攀权向敬权、惜权、爱权转变,最后以用权时的落落大方与恰当得体彰显权力自信。权力自觉的形成建立在权力自信的基础之上,基层干部拥有权力自信才能使自身产生更高的权力觉悟以及敏感的用权警觉,才能更好地掌握用权尺度和用权时机,在面对权力矛盾时能及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用权质量和用权效率。权力自信滋养了基层干部的用权主动性,日益深化基层干部的权力自觉。边际权力以用权效益和本体“责、情、能、利”四要素的动态平衡而使基层干部更好地获得价值满足,将助其更加坚定政治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以全面而深刻的用权实践加深其对“权力从何而来、到何处去”根本内涵的现代化理解。
  (三)赋能单位法治形态现代化
  加强基层单位法治形态现代化建设是全面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基层政治生态纯洁的重要前提。所谓法治形态现代化,其根本内涵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属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民为本,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层单位法治形态现代化对基层干部的权力意识、权力行为和权力诉求提出了要求。在权力意识上,基层干部应深刻认识权力的基本属性、界限范围及条件要求,懂得权力是什么、有什么、怎么用;在工作中应根据具体任务要求,知道什么时候用权、用什么权、对谁用权;在任务完成后应能及时反思用权出发点对不对、效果行不行。在权力行为上,基层干部应及时妥善对接好授权范围与时间,避免责任冲突;充分掌握岗职技能关键要点,有效主导解决突发事件;科学把握权力的法律、道德边界以及能力支撑边界,做到规范用权、理性用权。在权力诉求上,面对权力分配冲突、用权障碍、职务升迁疑虑、职权考核异议时,基层干部应提出问题、恰当发表意见,站在人民立场上,以理性思维探寻解决办法。基层干部在权力意识、行为和诉求上形成一致性与协同性,能够使其权力素养实现质的跃迁提升,从而跳出权力虚化、权力私化、权力利化等陷阱。边际权力赋予基层干部较好的识权、控权、用权方法和逻辑,能够较好地达成权力必须依法管理、权力必须为民而用、权力必须科学慎用的共识,反促基层干部以更好的用权表现助推单位法治形态更加完善优化。
  四、边际权力的困境治理
  以赋权模糊、控权混乱、用权不当为表征的基层权力失范现象,是阻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基层权力体系的内核构成既需要基层赋权的清晰明确与范围合理,也需要基层识权的透彻深刻与慎思明辨,更需要基层用权的明智科学与情法有序。达成赋权、识权、控权、用权的高度协同一致是实现基层权力效益边际递增的根本方法,基于此,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基层权力架构的配置平衡性与运行平稳性。
  (一)完善干部双元赋权模式,稳定权力配置基态
  解决基层权力配置问题,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赋权不当造成的基层干部权力赤字和权力盈余问题。
  在破除权力赤字层面,应优先增强领导干部赋权的积极性。在领导品格优化上,要加大对领导干部人格素养的培育力度,培养领导干部的集体意识、共生意识、全局意识等现代化领导意识,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惜才、爱才、用才的领导思维,以增强其能赋权、愿赋权、善赋权的主动性。在赋权素养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