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2期
“六个坚持”原则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内涵意蕴与致思路径/王彦龙 王之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彦龙 王之富
日期:2025-04-07 08:54:35
险挑战的重要法宝,必须高度重视、持续坚持。
(三)现实逻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利益固化的藩篱高筑、体制机制的弊病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5]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会“六个坚持”原则的要求,有效应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一系列风险挑战,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必须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结构性矛盾是指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结构调整阵痛、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低端产品和普通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和供给过剩等。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严重阻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平衡性与可持续性。
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公平制度和政策,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享受超额利益,其他群体则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利益分配。利益固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市场机制失灵、制度缺陷、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这些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巨大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而且会影响党的纯洁性。
必须革除深层次体制机制的弊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渐显现。例如,一些传统行业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与监管机制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不同部门或地区之间存在条块分割和行政壁垒,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和陈旧观念等。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法治意识不强、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治理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弊端可能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不足、社会成员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等不良后果。
基于此,必须在“六个坚持”原则的指导下谋划结构性改革,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加大对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进行利益格局的增量调整和适时推进利益格局的存量调整,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坚持创新意识和变革精神,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领导干部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革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病。
二、何谓其义:以“六个坚持”原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意蕴
“六个坚持”原则是逻辑严密、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综合把握其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联,从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