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2期
“六个坚持”原则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内涵意蕴与致思路径/王彦龙 王之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彦龙 王之富
日期:2025-04-07 08:54:35
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并且“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这些论断表明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指导,能够科学地预见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因此,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六个坚持”原则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关于共产党的性质、思想、策略等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3]“六个坚持”原则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关于人民创造社会历史的观点,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守正创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另外,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守正创新在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同时,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突出问题导向,努力做到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制约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内容与形塑方向。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刻把握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4]。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作为上层建筑根植于物质生活,从本质上讲,法律是经济关系的意志表达。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的“集体强制力”保证实施,通过赋予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确保社会的顺利运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的本质、法的职能等原理,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努力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并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坚持系统观念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理论底蕴。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系统,各事物之间处于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状态。坚持系统观念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原理,以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全局谋划,提出要处理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