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1期

高效政府构建目标下党的领导优势助力高质量智治的路径机理/邹佰峰 沙紫瑶 杨丽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邹佰峰 沙紫瑶 杨丽艳 日期:2025-02-26 09:23:09
过制度构建以外部市场环境生态形成对技术研发与执行的全面引导,换言之,技术瞄准哪一目标、技术服务于谁、技术如何服务的问题将受到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的影响,继而得以推进实施。不同的制度规范、社会价值观、文化信仰将对技术执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邱泽奇对技术执行实践的分析也论证了技术自身逻辑结构和运行技术所需的组织结构都具有刚性特征,行动者对双重结构的优化将助力双重张力协调平稳,继而作用于技术与组织互动、重构与完善。[5]这充分说明,技术驱动下的智治模式构筑看似得益于科技进步,事实上首先决定于认知与理念引导,技术能否被用于社会与人民才是智治是否必要与有效的关键所在。我们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决定了技术驱动下的高质量智治只能也必将服务于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全面提升。
  (二)“人民性”党政体制理论
  承上所述,技术为谁而用决定了技术的效能发挥与价值创造。以我们党的领导优势作为高质量智治模式构建与完善的引导保障,正是因为其有别于其他党派所独有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特征。首先,中国共产党是国家的创制性政党,可通过国家结构以国家职能、目标和行为将政党价值理念、制度体系、工作方法等全面推广,构筑集中统一、组织互构和职能协同的高效运行体系,这为统一目标追求和行为实施、保证技术研发与运用的正确性奠定了领导基础。其次,从我们党功能运行上来看,复合体制下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模式使得党委政府既可围绕具体的治理任务展开充分互动,也可借助既定组织架构与制度法规通过引领、动员、联动、整合等具体方式实现行政任务的法治化转变,实现国家治理理念、规划向微观具体行动的有效转变,表现出统一性领导特征,又同时给予下级组织充分的实践探索空间而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有“统合型治理”的实践逻辑。[6]这一领导方式的优势体现于认知与目标层面高度统一基础上政党的高度权威性,可在重大问题和民生问题上以整体性治理、统筹式治理保证“力往一处使”;基层实施的相对自主性和创新性又可结合人民反馈加快制度决策完善,真正落实党的决策而持续提升政党权威性,也由此进一步保证了科技赋能的“人民性”。概言之,党的领导优势在对技术的引导上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价值的先进性。其保证了智治模式构建与完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技术驱动组织结构、组织模式、运行路径和具体方式方法变革能以提升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为首要目标,实现了技术价值与人民性、现代性与党性的深度统一。
  二是领导体系的统合性。在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下,干部领导者与党员身份的结合保证了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和充分落实,其既能在智治模式构建过程中实现对分散力量的集中统一调度,又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助力个体创新实践,可始终保持技术对人民的绝对服务性。
  三是领导制度的适应性。人民至上基本原则指导下党的治理能始终遵循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内组织体系和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构性与协调性,确保“制度—技术”这一子系统中人民能真正成为技术研发与变革的引导者,实现智治功能一致性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