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解构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及世界意蕴/朱翊民 吴 萱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翊民 吴 萱 日期:2025-07-24 09:10:04

  【摘  要】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生成了一套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叙事体系,在静态观念、价值偏见与碎片思维的束缚下无法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合理阐述。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解构可以发现,西方模式的现代化深植于资本主义的土壤之中,其包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及生态观主张实则内蕴着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倾向。不同于西方强调二元对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及生态观方面的和谐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在解构西方现代化的话语与思想底蕴后,秉持辩证统一原则探索独特发展的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在解构既有西方现代化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与模式,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为世界各国找寻现代化道路擘画蓝图,形塑各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预期,促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谱写新的现代化篇章。

  【关 键 词】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偏见;超越;世界意蕴
  【作者简介】朱翊民(2000— ),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国际关系理论与全球治理;吴萱(2000— ),女,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智能化武装行动国际规制及中国主张研究”(项目编号:21CGJ006)
  【中图分类号】C936;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5)04-0005-08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树立了21世纪以来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是中国为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如何自主解决遇到的发展难题,并促进当下世界各国找寻自我的现代化道路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解构之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西方偏见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2]。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指归,为各国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蓝图,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学者已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做出了充分探讨。为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被建构为需要系统探究的问题?究其原因,掌握知识霸权的西方知识体系仍然对现代化的中国实践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因而无法对中国的现代化独特实践做出合理阐述与客观述评。为此,在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之前,首先应旗帜鲜明地驳斥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解,为进一步解构西方现代化体系提供参照。
  此前,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中国实践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特色”等理解视角。然而,西方学者在我国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