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从解构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及世界意蕴/朱翊民 吴 萱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翊民 吴 萱
日期:2025-07-24 09:10:04
分担上,部分西方国家刻意通过模糊权责、转移矛盾等方式逃避生态治理义务,给全球生态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西方现代化理论在多个维度上皆体现出其内在的二元对立思维,为世界各国追寻多元现代化蒙上阴影。为此,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现实的超越,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超越
不同于西方强调二元对立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及生态观的和谐统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效解决了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局限,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的现代化世界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提倡在多方互动下达成普惠共赢,并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开放、包容、共享的世界。一方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侵略性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和谐、和平理念的崇尚与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来源。《尚书》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司马法》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些思想强调以和为贵,反对通过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主张只有和平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形成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不尚征伐的思想性格。当代,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始终主张以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让传统和平观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得到了实践与传承。“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19]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道路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现实担当和长远眼光。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拒绝了西方那种排斥与打压他国的老路,选择了以合作共赢实现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等先贤的至理名言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的崇高社会理想,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合作共赢的精神根基。理念上,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些思想是中国对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刻诠释。行动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性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避免了西方资本至上的价值取向造成的一系列弊病。民本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源泉。从《尚书》的“民惟邦本”到后来的“民贵君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撑。在党的百余年历史长河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这一思想推向新高度,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并致力于促进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繁荣,打破了西方资本凌驾于人、资本与人对立的僵局。
其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不患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