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从解构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及世界意蕴/朱翊民 吴 萱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朱翊民 吴 萱 日期:2025-07-24 09:10:04
一原则探索独特发展的新路径。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不断得到确证与发扬,分别从现代化主体、现代化叙事与现代化理论三方面证明了资本主义既不是永恒的文明形态,也不是对任何国家都普遍适用的发展道路。
  (一)主体更换
  其旨在破除西方现代化先验给定的正当性枷锁,以中国本位思考时代赋予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过去,囿于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后发的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现代化模式都不得不在与西方的比较中证明其有效性。这样的叙事与实践实则将后发的现代化模式都视为现代化的“客体”,认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皆是在西方模板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缺乏对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主体性认可。中国式现代化将自身回归主体视角,从中国国情出发,对国家命题、区域命题、世界命题做出深刻回应。首先是回应中国之问。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模板的复制,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的凝结。其次是回应亚洲之问。在追随西方模式的日本与韩国相继陷入经济危机、财团干政等困境时,中国则逆势而上,以并联式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打破了过去亚洲现代化模式对西方模式的路径依赖。再次是回应世界之问。在当今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甚嚣尘上、多边主义的异化倾向愈发显著之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主流理念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在回应时代多重命题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以实际行动佐证其理念价值,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中国在世界经济面临“脱钩断链”风险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落实,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实现世界各国的开放包容、普惠共赢。中国在国际安全遭遇冲突与战争冲击时努力寻求“中国方案”,在全球文明蒙受政治化、安全化冲击时坚定站在文明互鉴一方。2024年6月,中国提出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得到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文明新形态、实现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充分表明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27]
  (二)叙事更换
  其意在为各国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模式提供样本与信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模式之林中的瑰宝。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8]。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成就,更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充足的潜力实现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飞跃。
  理论模式上,中国式现代化对众多仍在探寻自主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颠覆了过去“小国寡民”状态下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为人口规模同样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照;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似的历史背景,这更凸显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
  实践路径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推广得到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成功映衬。埃塞俄比亚、卢旺达等非洲国家过去在摆脱殖民体系后曾积极向西方学习,却一度陷入发展停滞、政治混乱的局面。西方媒体在21世纪初甚至直言非洲是“绝望的大陆”。而后,随着中非
[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