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3期
领导—领导交换差异对亲团队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探析/唐于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于红
日期:2025-08-29 08:54:20
突正向作用于亲团队非伦理行为
亲团队非伦理行为是指团队成员实施的旨在维护团队利益的违反伦理准则的行为,具有“亲团队”和“非伦理”的双重特征。比如,为了取得或维护团队利益,隐瞒对所在团队不利的信息,夸大所在团队的绩效和工作表现,诋毁其他团队的声誉等。团队间的地位冲突是由于各团队对自身在组织中的相对地位存在争议和不满而产生的,而地位冲突具有以下特质:①零和性。组织中的地位是稀缺资源,只有少数人或群体才能获得高地位。因而,地位冲突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地位的提升必然以他方地位的下降为代价。②相对性。地位冲突常以一方通过打压或贬低他方地位而抬高自身地位来体现。③结盟性。当组织中存在地位冲突时,涉及冲突的成员往往与其他成员一起结成联盟,从而形成群体性的地位冲突,扩大对地位的全面竞争。[5][11]由此可以推测,团队间的地位冲突会加剧团队间的地位竞争,地位竞争会刺激团队采取更多的非常规手段来改善或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实施亲团队非伦理行为。
首先,地位冲突的零和性和相对性会激发各团队实施亲团队非伦理行为。地位资源的稀缺性和地位冲突的零和性强化了团队成员将地位竞争视为“你升我降”结果的认知,容易使陷入地位冲突情境中的团队成员产生地位威胁感和心理不安全感。在地位冲突过程中,高地位团队成员会感知到来自低地位团队向上寻求地位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性刺激会限制个体的认知范围,干扰其伦理判断,最终使其降低道德阈值,实施非伦理行为。低地位团队因处于地位劣势而产生心理不安全感,因而处于劣势的成员容易动歪脑筋思考“御敌之策”,以推动团队地位向上流动。此外,地位冲突的相对性也会增加一方团队通过采取非伦理性手段来边缘化或恶意排挤他方团队的可能性。由于他方团队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己方团队地位的降低,因此,为了阻止其他团队提高团队地位,己方团队会冒着丧失伦理道德的风险,采取资源控制、不予支持、不合作等方式排挤或制裁其他团队,以达到贬低其他团队地位、抬高本团队地位的目的。
其次,地位冲突的结盟性会强化团队成员的“敌我”群体身份认知,进而形成截然不同的态度:敌视外部团队,而对自己的团队目标高度认同。团队间的地位冲突是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的多个团队之间的力量和利益的对抗,事关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利益,为了在冲突中占据优势,各团队内部会提高团队的整体努力程度、协作水平和凝聚力,形成一致对外“抗敌”的局面。这种“生死与共”的局面会促使团队成员行为表现趋同,容易激发群体行为,一些激进的目标实现策略和损人利己的非伦理行为容易被大家认可并得到积极推崇和响应。群体极化会导致整个团队忽视伦理道德,促使有助于赢得地位的亲团队非伦理行为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在团队中蔓延。已有研究发现,对抗性的组织工作情景会导致各团队在决策时过于狂热,在原本需要谨慎的逻辑问题上犯错误,出现鲁莽行为。球队间的对抗性比赛也会导致球员在强烈战胜对手的“绩效内驱力”驱使下实施恶意犯规等亲团队非伦理行为。
(三)团队间地位冲突的中介作用
团队领导是团队的灵魂和代表,其与上级领导的交换关系不仅决定了其是不是上级领导的“圈内人”,而且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