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溯源、多维观照与路径探索/杨文圣 王嘉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文圣 王嘉南 日期:2025-07-07 08:30:30
化发力,而不是阶段性、间歇性推进。其一,初次分配发挥基础性作用,以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为核心,丰富收入渠道和方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这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需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增加农民的结构性收入;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增加工资收入。其二,再次分配应加大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推动实现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其三,第三次分配要探索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和激励机制,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支持、保障有意愿有能力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以高品质精神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离不开社会物质力量的支撑,更离不开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文明追求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力量,展现出革命文化的独特价值,彰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磅礴精神伟力。《决定》要求:“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一,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非常丰厚的文明成果。这些文明成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共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坚持守正创新,在传统中构建社会精神生活新风尚,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二,继承和发展中国革命文化,推进精神文明教育。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培育出来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现。因此,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对中国革命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发展;发扬革命传统,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稳步有序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精神文明发展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民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让民众精神生活迈上新台阶。
  (四)以绿色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彼此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这是全体人民在发展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之一。其一,探索绿色致富,建设美丽中国。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1]为价值基础,以绿色惠民为价值指向,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产体系,加强重点产业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