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2期

党的领导与“数字中国”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赜/唐诗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诗宇 日期:2025-04-11 09:08:30
实践。党的十八大之后,立足于新时代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觉察到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发展趋势和历史机遇,准确把握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实际水平,在2015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一重大决策,并于2017年12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提出“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要求。由此,“数字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数字中国”的图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对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变革进行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的顶层设计。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3]。于是,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推动发展,党中央聚焦“大数据”这一基础要素、“数字经济”这一重点领域、“数字政府”这一关键力量、“数字企业”这一创新主体、“数字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规划和政策,探索推进我国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尤其是2023年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新阶段。总之,从地方实践到国家战略,从政策支持到整体布局,“数字中国”在党中央的统筹部署下,正一笔一划地逐渐勾勒成形,呈现出美好图景。
  “数字中国”的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鲜明体现。具体来讲,一是政治保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数字中国”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党的领导贯穿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能确保其始终遵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目标、坚定数字惠民的政治立场、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制度保障,即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和完善数字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各类法规制度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推动构建严密细致的数字法规体系以及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三是人力保障,即通过培养并增强党员干部的数字思维和技术能力,打造一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优秀干部队伍,同时构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养体系,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支持“数字中国”建设。四是资源保障,即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强规范管理,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和参与数字化建设;在地域上,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促进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数字化进程协同发展;在新基建上,引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布局与提速增效,推进国家数据资源库建设并实现数据资源大循环;在技术上,通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原创性科技创新等举措,加快推进科技发展。
  (三)组织力:以组织体系促“数字中国”建设落地见效
  中国共产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实干者,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推动“数字中国”战略部署落地见效。“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4]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