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2期
党的领导与“数字中国”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赜/唐诗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诗宇
日期:2025-04-11 09:08:30
其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力,确保“数字中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有力且有效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数字中国”的基础是数字技术,其实质就是一种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科学技术。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随着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出现,一场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改变拉开了序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及其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使许多西方学者将其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关联在一起进行考察,并于1999年明确提出“数字资本主义”的概念,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代表着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制度,实现了资本主义从电气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跃迁。但是,一方面,数字技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属产物,其影响范围也不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催生的数字资本进一步强化了“资本霸权”,并没有改变其掠夺和剥削的本质,也没有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因此,一些学者又将目光和期望投向社会主义,提出了“数字社会主义”这一新概念,认为数字技术和社会主义的融合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创造力和驱动力,也有助于消减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主义的集体性、普惠性和共享性等价值目标。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能够“把科学从阶级统治的工具变为人民的力量”[2],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科技才能摆脱资本主义的桎梏和奴役,发挥真正的作用。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工人阶级必须先组建一个自己的独立的政党——共产党,因为他们在理论上深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进程与一般结果,在行动中能科学引领并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共产党领导本阶级和广大群众进行社会革命运动与科技变革运动是相耦合的。在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下,科学技术将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支持人们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当、也必须引领当下的“数字中国”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遵循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方向,从而把数字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统筹力:以顶层设计对“数字中国”建设谋篇布局
中国共产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设计者,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蓝图。
“数字中国”的生成是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推动信息化改革进程、总结数字化实践经验的成果结晶。其源起可追溯至2000年,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敏锐觉察、科学预判,采纳了“数字福建”的建议并担任此项目领导小组的组长,开始对数字化发展之路进行前瞻性思考和系统性考量。2003年,他继续带着数字畅想着手部署“数字浙江”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