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2期

党的领导与“数字中国”建设的互动关系探赜/唐诗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唐诗宇 日期:2025-04-11 09:08:30
索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以及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呈现出活力涌动、百花齐放、文明发展的良好景象。例如,上海的“我嘉书房”、福建省晋江市24小时营业的“城市书房”、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的“智慧书房服务体系”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书房成为“不打烊”的市民公共文化空间,多样化地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湖南、广东、云南等地的村镇利用数字技术,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当地旅游、商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有机结合,多途径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品质;北京市石景山区探索构建“文化+党建”“文化+智慧”等模式,赋能社区管理和文化服务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甘肃敦煌通过技术手段使流散海外的文物遗产实现数字化回归,并使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活起来”又“火起来”。
  (四)构建数字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面对数字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党中央准确把握数字时代下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接连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等发展目标,并科学指导我国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交通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和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引领人民群众共建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共享美好幸福的数字生活,持续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利用数字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实时、微距、亲密”的服务,建设普惠便捷、有温度和效度的数字社会,让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适、更美好。例如,上海市紧扣“数字家园”主题建设数字小区,通过楼组微信群、社区小程序等实现“人人共建、人人参与”;浙江省杭州市依托“浙里办”小程序搭建起涵盖社会民生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空间治理应用,让数字社会变得“触手可及”。此外,山东省创建的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江苏省采取的以信息比对为主的社会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河南省设立的全省统一经办服务平台等,极大地提升了社保治理效能,推动了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五)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关系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大计来谋划和部署。党中央着眼于数字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变化、新要求,提出了“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10]。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有效融合、互促共进,不仅有利于“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更好更快建设,而且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主要举措而言,一是在党的科学指导下,正确对待并积极应用各种数字技术发展高质量生态经济,将其作为推进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生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