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文化领导力的意蕴内涵、作用机理与提升路径/何丽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丽君
日期:2025-08-04 09:29:10
而是将之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构筑整体化、丰富化的有机全景图。组织价值观内化是习得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是形成深层次意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固化:对组织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固化是指主体以思维、意识的稳定性削减对客体认知的不确定性,促进主体内化的认知体系在相关刺激驱动下外化为行为和习惯的过程。组织价值观固化是指组织成员在社会实践的强化下,对组织价值观经过反复认同和内化后,使组织价值观成为一种潜意识状态与自动的心理习惯,成为个体潜意识中稳定而持久的基本假设与心理内驱力,进而自觉自愿地用组织价值观标准要求自己,按其规范行事。人的思想认识时常出现反复,组织价值观学习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反复过程,组织成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对习得的组织价值观进行检验,使之最终固化于个性品质中,转化为行为习惯。固化是组织价值观学习的理想目标与最高境界,组织价值观以潜意识形态存在于组织成员大脑中,当组织成员面临一定的价值分析、选择和判断情景时,组织价值观会自动涌现在组织成员脑海中,作为一种心理习惯自然、持久、惯性地驱动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领导过程是一个主客体交互作用下组织价值观习得从顺从、认同、内化到固化的动态渐进过程,顺从、认同、内化与固化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彰显理性与非理性、知与行、稳定性与发展性的内部张力。组织成员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内化是组织价值观转变为“我”的价值观的关键,在组织成员的社会化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客观的实践过程。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3]实践的复杂性、矛盾性导致价值观的复杂性、矛盾性,价值传承并非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消除价值的矛盾,而是为了丰富人们的思想,帮助人们理解实践的复杂性、矛盾性。价值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是价值观认同的逻辑前提,具有稳定性、渗透性、具象化的日常生活实践是组织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根基与重要场所。在组织价值观培育中,领导者须关注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与文化自觉,从价值引领的内容凝练、阐释方式和实践保障等切入,将显性传授与隐性涵养、德治教化与法治约束相融合,以凝聚价值共识,深化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一)凝练价值核心要素
领导者要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剖析组织成员的神情举止、交往方式、工作态度与专业行为等,敏锐感知、甄别并辨析潜藏于组织成员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中具有支配作用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念及其深层根源,据此理解隐藏在文化表面现象之下的价值模式,准确、真实、全面地了解现有的组织文化。与此同时,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离不开对人类文化的深刻认知与传承,组织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融通是历史逻辑的必然发展,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是构筑具有鲜明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价值体系的根本遵循。此外,领导者要了解中西方哲学、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变迁与主要流派,加强对中西方哲学、中西方文化等领域的深度探究,吸纳全人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