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2月中期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进路与反思/沈费伟 刘祖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费伟 刘祖云 日期:2016-01-27 17:27:44
  【摘  要】乡村治理一直是中国学界和政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基于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学术会议三个层面对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对中国乡村治理的研究概况进行理论展开,从研究成果、研究现状、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对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研究认为,在未来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不仅要注重研究乡村治理的实践层面,还要进行真正的乡村治理学理层面的剖析,同时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以此来推动整个乡村治理研究的全面深化与拓展,促进理论研究的繁荣。
  【关 键 词】乡村治理;研究进路;研究展望;乡村治理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沈费伟(1988— ),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和乡村治理;刘祖云(1963— ),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伦理和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5)35-0015-05
 
  一、问题的导入:乡村治理中的不和谐现象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国家,政府长期将乡村社会的治理视为维持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历来备受各个朝代的君主推崇。在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我国古代大致经历了从夏、商、周时代到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的保甲制、职役制,从宋朝到清代的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的过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在中国能够延续数千年,和封建王朝制定的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等为主要类型的乡村治理制度密切相关[1]。乡村治理制度对于乡村稳定和社会和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在其著作《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指出:“农村在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社会的良序发展可以为整个政治体系提供稳定的基石。”国内最早从事乡村治理研究的学者徐勇也指出:“20世纪的百年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谁抓住了农民,管好了农村,谁就抓住了中国;谁丢了农民,就会丢掉中国!”由此可见,乡村社会能否实现善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治理却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不和谐现象,如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参与公共事务不够、农村自治体制乏力、农村传统资源流失等,这些都影响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谐。其实,现实中这些乡村治理困境的出现,背后是由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乡村、乡村与村民等关系定位模糊而造成的,实质反映的是当前人们对于乡村治理存在着错误性认知。因此,为了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更好地消除上述不和谐现象,推动农村的繁荣发展,本文对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进路展开系统梳理与呈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国长期关注的“三农”(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提供理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