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2月中期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进路与反思/沈费伟 刘祖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费伟 刘祖云 日期:2016-01-27 17:27:44
能否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取决于农村。如果农村问题解决得好,“三农”问题解决得好,实现这个目标是很有把握的;但如果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能将是一道很难过的“坎”。甚至有学者提出,农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的学术命题[1]。
  再次,如何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针对这个话题,主要形成了两种研究路径,分别是新农村建设和村民自治,其最终的归宿点是实现乡村社会的良善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上,温铁军(2005)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三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转变经济发展目标,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而在村民自治问题上,徐勇(2000)认为,村民自治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民主化进程中建立一系列民主规则和程序,并通过形式化民主训练民众,使民众得以运用民主方式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不断赋予民主以真实内容。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
  (二)“线”的层面:乡村治理的研究视角及方法论拓展
  在“线”的层面上,学者们主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学术兴趣,对乡村治理这一学术议题从多元化的学科视角、多种方法论展开集中性的研究,从而使乡村治理研究沿着某一方向线性扩展。
  其一,乡村治理研究的多元化学科视角切入,主要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及经济学。一是政治学研究视角。乡村治理作为一个学术命题,最早是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政治学者提出来的,从老一辈的张厚安、辛秋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徐勇、项继权等,都是政治学者出身,因而乡村治理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政治学学科特色。二是社会学研究视角。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来研究中国乡村问题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乡村治理中经常用到的田野调查、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都直接来源于社会学学科知识。另外,从现阶段我国从事乡村治理研究的学者构成来看,也主要来源于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如华东理工大学的曹锦清、北京大学的张静、中国社科院的于建嵘及中国政法大学的应星等。三是经济学研究视角。在乡村治理中,由于涉及乡村经济、乡村财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少不了经济学者的关注与探究。
  其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乡村治理研究中来,主要有个案研究法、田野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一是个案研究法。从对目前有关乡村治理的文献梳理中我们发现,扎根于村庄的个案研究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徐勇、黄辉祥以河南L乡为个案研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其绩效,徐增阳、郑迎春以鄂东南X镇为个案分析乡村公共财政危机与治理问题,田先红以鄂中南部村庄为个案研究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权利与义务平衡关系等。二是田野调查法。来自“田野的灵感”也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许多乡村治理研究者的著作都是在乡村实地调查后写就的,如曹锦清在调查了河南乡村后写成了《黄河边的中国》,吴毅在走访了川东双村后写就了《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仝志辉在考察了陕西毛村、江西游村、内蒙古隆村和内蒙古平村后写成了《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