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5年第3期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向度/赵昌旭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赵昌旭 日期:2025-07-22 08:37:52
中真正体现出人民至上的原则。
  (二)坚定文化自信,确保中华文明行稳致远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10]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文明发展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强大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汲取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文化养分,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必然要在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中深耕,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态度充分彰显文化自信,确保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变局中行稳致远。
  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新时代文化使命时,要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厚重历史感,在认知与运用中华民族历史的基础上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华文明复兴之路。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所在,更是民族国家兴盛繁荣的内生气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史,留下了无数璀璨生辉的文化成果,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文化成就,铸造了中华民族深厚、广泛的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紧密关联,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33。因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0]。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必然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明兴衰史的认知与发掘,离不开对中华文化数千年智慧的提炼与运用,更离不开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自信的弘扬与提升。
  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闭关自守,而是要厚植底气、开拓前进,在经验总结、理论凝练中实现精神自主,在确保中华文明行稳致远中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文化自信并非文化自满、文化守成,而是要有一种开拓前进的精神、深沉而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向来是勇于开拓创新的民族,这种民族气质传承至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书写发展奇迹的精神动力。在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新的文化使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敢于开拓前行,“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0]。这种精神上的自主,就是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就是为文化自信找寻到根本依托,也是塑造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发展、文明复兴的强大文化力量。
  (三)秉持开放包容,激发文明发展的活力源泉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10]文明的繁荣兴盛始终离不开文明的互鉴交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因开放而博大恢宏、因包容而气象万千,在与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展至今,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在新时代,培育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必然要求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气度对待文化,坚持交流互鉴的文化理念发展文化,为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建设注入全新活力。
  一方面,文化建设坚持开放包容就是要
[1][2][3][4][5][6][7][8][9][10][11]